三、其他左翼音乐家的创作与活动

左翼音乐运动中的创作除聂耳外,任光、张曙等人的作品也具有广泛的影响。任光(1900—1941)早年留法学习钢琴整音技术以及作曲,1928 年回国后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三十年代初参加左翼音乐组织。通过他的工作,为左翼音乐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1934 年,他为影片《渔光曲》所作的主题歌和配乐轰动中外音乐界,被群众广为传唱,以后又先后作有《抗敌歌》、《大地行军歌》、《月光光》、《王老五》等电影歌曲;《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新四军东进曲》等抗战歌曲;以及歌剧《洪波曲》等。1940 年参加新四军,翌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他的早期创作偏重抒情,朴实真挚,委婉动人,民族风格。后期反映抗日救亡的歌曲,刚劲有力,富于战斗性和号召性。他的《大地行军歌》、《打回老家去》,曾广泛流传。

张曙(1909—1938),1926 年在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学习时参加“南国社”,后入国立音专师范科主修音乐。1933 年参予组织“苏联之友社”。1937 年在长沙、武汉等地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领导工作。1938 年 12 月在桂林遭日寇轰炸时不幸牺牲。

从 1933 年至 1938 年间,张曙先后作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歌曲《农夫苦》、《车夫曲》等,以及群众歌曲,如《保卫国土》、《洪波曲》等。他最有独特风格、最为成功的,是他结合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咏叹性和朗诵性创作的抒情歌曲如《日落西山》,以及吸收了民间小曲、说唱、戏曲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的叙事歌曲《丈夫去当兵》,后者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除此之外,左翼音乐运动中产生的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吕骥的《中华民族不会亡》,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所写的插曲《新编九一八小调》, 声援西班牙反法西斯侵略的《保卫马德里》等。除歌曲创作外,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电影音乐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吸收了专业音乐界人士为进步影片写配乐,如 1934 年邀请赵元任、黄自和贺绿汀为影片《都市风光》写片

头音乐及配乐,邀请贺绿汀为电影《风云儿女》、《马路天使》、《春到人间》写配音等,这些创作对我国电影音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936 年,继左翼各界组织宣告解散,提出旨在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防文艺”口号后,原左翼音乐界也提出了“国防音乐”和“新音乐运动”的口号。在霍士奇(吕骥)的《论国防音乐》、周巍峙的《国防音乐必须大众化》等文章中,对“国防音乐”的理论作了阐述,指出“国防音乐⋯⋯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这一斗争中完成它唤醒民众、激动民众、组织民众的神圣任务”,并号召“在国防音乐的旗帜下,大家保留着过去任何个人的意见,共同从事于音乐的救国工作”,应“借由各种派别的音乐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去影响各处音乐家自己所拥有的一些群众,⋯⋯使他们一致走向为民族生存而战斗的阵线”。

吕骥在论及“新音乐运动”的《中国新音乐的展望》、《伟大而贫乏的歌声》等文章中,则在批判“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论点中进而提出:新音乐“作为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表现、反映大众生活、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更负担起唤醒、教育、组织大众的使命”,呼吁新音乐工作者要“走进大多数工农群众生活中去”。

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过去偏激的倾向,对于团结音乐界爱国民主力量共同进行抗日民主斗争,发动群众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起了积极的前导作用,但其中“国防音乐应以歌曲为中心”,将“欧洲古典音乐”以来的优秀传统,国立音乐对发展我国专业音乐事业的贡献,以及专业音乐家中一些具有爱国倾向的抗战作品仍然加以否定,并排斥在“新音乐”之外的观点, 不仅无形中以狭隘的功利观念限制了国防音乐的创作范围,而且人为地将当时的国立音专划为“学院派”,而视作阶级异己力量,这些错误观点,给此后的我国音乐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