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在内容上主要是反映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新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改良国家、实现民主共和的主张,以及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采用当时日本歌曲曲调、或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外国民歌及名作中的曲调进行填词的方法,也有用中国传统曲调填词的,这种用现成曲调填上新词的形式在当时称为“作歌”。为数极少的乐歌自创曲调,虽还在摹仿日本和欧美歌曲的初级阶段,

但作为我国最早的新歌曲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不久就被袁世凯篡夺。1915 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后, 即通令全国学校恢复“尊孔读经”,废止乐歌课,学堂乐歌活动因此逐渐衰落下去了。但学堂乐歌活动作为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它以新的音乐唱歌形式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鼓吹宣传;它在一部分新知识分子和学生中传播了初步的西洋音乐知识;它所推广的集体歌咏形式在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中扎下了根,并在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的音乐创作虽还属尝试阶段,但它是中国新兴音乐文化的萌芽,它在文化传播学上的意义,则使西方音乐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驻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