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毛泽东利用矛盾、广结盟友的策略思想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他在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中,善于利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个破敌的高超斗争艺术,为世人叹服。他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指出:敌人内部
的矛盾,对于革命的政党、革命的军队和革命的人民来说,是很有用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①他特别把这种斗争策略概括为十六个字: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一)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毛泽东非常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这把锋利的解剖刀,象瘤丁解牛一样, 把看似强大、统一的敌人营垒,科学准确地解剖开来,区分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确定主要打击对象。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阶级关系、民族矛盾极其复杂。由于各帝国主义间充满利害冲突,由于它们各扶持一部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实力集团,因而,中国革命的敌人营垒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激烈的争斗和各种各样的缺口,并在经常发生变化。这既给中国革命力量以利用矛盾之广阔天地,又特别需要善于分清谁是主要敌人和谁是可能暂时借助的同盟力量。“左”倾冒险主义的莽撞家不懂得分清主次以各个击破, 撞得头破血流;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错把敌人当盟友,几乎断送中国革命力量。与这两种人相反,毛泽东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把敌人营垒作了相当准确的分析和区别,从而为中国革命战争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毛泽东在《论政策》这篇重要文章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在帝国主义势力问题上,他将正在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其它帝国主义加以区别;又将同日本结盟的德意帝国主义和同日本处于对立地位的英、美帝国主义加以区别;还将曾经采取远东慕尼黑政策危害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同后来放弃这个政策改为赞助中国抗日战争的英、美加以区别。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问题上,他把反对抗日的亲日派和主张抗日的英美派加以区别;又把主张抗日但又动摇、主张团结但又反共的两面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两面性较小的民族资产阶级及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加以区别。正是由于毛泽东作了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从而划清了敌友,确定了一定时期内的主要打击对象。试想,如果没有这样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的政策,又怎么能够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种种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把敌人各个击破呢?可见, 谋略,无论是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谋略,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争取中间势力,扩大盟友
毛泽东在坚决反对树敌过多、打击面过宽的同时,一向强调革命总是团结面越广越好,朋友越多越好,强调要利用一切机会,获得尽可能多的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同盟者,凡能争取的要尽力争取,以利于反对主要敌人。他认为,争取中间势力是汲为重要的。这里仅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争取中间势力作点说明。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以阶级结构而言,在无产阶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中间阶级(在抗日时期主要是指中等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地方实力派);从政党关系上说,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之间活动着许多民主党派和政治团体;从军事力量上看,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军队同蒋介石集团直接控制的中央军之间,还有许多地方实力派的武装力量及国民党的杂牌军队。因而,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蒋
① 《毛泽东选巢》合订本第 134 页。
介石集团之间的对抗和斗争,一个重要侧面就是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争夺中间势力的斗争,谁争取了中间势力,形势就对谁有利,反之,谁就要被孤立、遭失败。应当说,这个道理,不仅共产党明白,蒋介石集团也不糊涂。为了同共产党争夺中间势力,在政治上,蒋介石采取“哄、吓、压”三策井进,极力要“拆散各小党派与中共联盟”,“拉拢各小党派,增加外围力量, 以孤立中共”;在军事上,利用一些地方实力派的武装力量同我党我军之间的矛盾,鼓动它们去作“反共先锋”和“反共屏障”,以达借刀杀人又削弱地方实力派这样一箭双雕的目的。
毛泽东准确地把握了中间势力的特点。中国社会的中间势力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广泛的影响井控制了许多地方,是政治上两面性很强的势力。他们既有反共的一面,又有爱同抗日的一面;既怕共产党“共了他们的产”, 侵犯他们的势力范围,又同蒋介石投降卖国、独裁专制、排斥异己有深刻的利害冲突。毛泽东指出,这种中间势力是共产党同蒋介石顽固派斗争中决定胜负的一个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抗日时期我党我军争取阎锡山就是其中一例。阎锡山是长期统治山西的地方实力派军阀。蒋介石为笼络他,委他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头衔,但他表面上拥护蒋介石,内心却对蒋介石采取防范态度。为此,蒋介石采取各种办法对付阎锡山,一是挖墙脚,暗中收买阎部高级军官,从内部瓦解阎锡山的势力;二是通过组建山西省党部,控制阎锡山;三是收集我党我军在山西活动的情况,制造假情报,唆使阎锡山反共,以期一箭双雕。阎锡山的策略是利用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来巩固他的统治。他既想反共,又需要利用我党我军来对抗国民党和日本的势力,因而,他反对蒋介石派人来他下面工作。为了争取或中立阎锡山,我党采取利用矛盾和又拉又打的策略。首先,毛泽东亲笔致信阎锡山,承认他的地盘,鼓励他抗日;其次,我党充分揭露蒋介石“一石双鸟”的图谋,公开提出“拥护阎长官抗战到底”的口号;再次,利用阎锡山势力内部爱国将领同亲蒋反共派之间的矛盾,坚决打击后者:最后,我党我军对锡锡山的军事反共活动,给予有力回击,让他尝到我军的厉害,使其不敢再向我进攻。正是由于我党我军充分利用阎蒋矛盾, 并对阎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才使阎锡山同我党我军一度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并在蒋介石后来策动的反共高潮中采取中立态度。
此外,我党和毛泽东在华北争取宋哲元、傅作义,在华南争取李宗仁、白崇禧,在西南争取龙云、刘文辉,在西北争取张学良、杨虎城,等等,这些活动都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孤立顽固派的奇效。
今天我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均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国内的反动统治阶级早已被打倒,国外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也已被打破,但威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依然存在,每当国际出现动荡,敌对势力便乘机而起,向我国发动攻击。所以,学习毛泽东的利用矛盾、广交朋友、孤立和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谋略思想,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