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度的战略意识

①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三卷第 583 页。

② 《列宁选集》第三卷,第 71 页。

③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 6 月 27 日。

战略的正确与否,往往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无高度的战略意识。对一个国家、民族能否选择正确战略有极大的影响。1405—1433 年间,中国明王朝的郑和,率有大小船只 600 余艘、2.7 万余人的远航船队,七下西洋, 遍及太平洋、印度洋,远到非洲的东海岸,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半个

多世纪后,葡萄牙人伽马也率船 4 艘,人百余名远航到印度和非洲东岸。相比之下,伽马的远航规模显得十分逊色,但其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郑和远航在中国所应发生的作用则被明王朝的“海禁”政策扼制了。在郑和晚年,民船出海被朝廷视为“弊政”而遭查禁,中国因而更加封闭了。而在西欧,继伽马之后,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相继远航。荷兰人、英国人也掀起远航热潮,他们所开辟的新航路,在欧洲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和“价格革命”,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同样是远航,为什么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呢?重要原因就是战略意识的截然不同。明王朝当年支持郑和远航,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葡萄牙、西班牙人当初向远洋发展,是为了寻求与外国贸易的海上通道,打破意大利的贸易垄断,这一经济战略,后又被发展成殖民掠夺的国家战略。在上述战略指导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立起了海上优势,抢占了大片海外殖民地。英国则后来居上,利用 18 世纪发展起来的蒸汽机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舰队,称霸世界达一个多世纪。相反, 首开海上航路的中国,则成了近代列强掠夺和蹂躏的对象。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各国都在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调整战略。这种战略已超出了军事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要成为一个高明的军事谋略家,必须比其它行业的人更牢地记取历史的教训,更加注重战略问题的研究。

(一)掌握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

地球越来越小了,以至于西方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富勒把它形容为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村镇。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与通信工具,布满全球的经济网络,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把即使是相隔数万里的国家变成了近在咫尺的邻邦。地球的急剧缩小,又把世间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以至于如法国的一位诗人所说:“再也没有任何一件事不和整个世界有关”。尤其在战争问题上,一定规模的事件、争端或冲突,也会突破国家、民族、政治制度的界限,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而一场重要地区的局部战争的发生,往往可能影响世界形势的发展进程。军事对抗的国际性色彩越来越浓了。因此, 军事谋略家的战略意识,首先就表现在要有全球观念,善于掌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展望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内的国际局势,有三点应特别注意:一,世界从军事对抗转向政治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一个有利于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新时期正在到来。但导致国际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体制已在世界形势的转折性变化中开始动摇,一个由不同制度、不同模式、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所构建的多极化的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关、苏、中、西欧以及日本五大力量将成为新的战略格局的主体并相互制约,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三, 世界各主要国家都着眼于 21 世纪的中长期设想,展开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以发展科技为龙头的综合国力竞赛,以谋取新世纪的战略主动权。这就是现时代军事谋略的大背景,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它、牢牢地掌握它,所提出的军事谋略才符合时代的潮流,才可能是制胜的谋略。

(二)关注亚太地区的积极变化

这是军事谋略者战略意识的又一表现。

1904 年,英国战略思想家麦金德指出了“心脏地区”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19 年他提出了“谁控制东欧,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区;谁控制心脏地区,谁就能控制世界之岛;谁控制世界之岛,谁就能主宰世界”①的著名论点。时隔 20 年,希特勒从捷克下手开始进犯东欧,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又以欧洲为中心展开了长达 40 年之久的争霸,至今尚未停止。原因何在?根本在于欧洲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带。近一二十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开始超过了其与西欧的贸易,并且在研究新的战略方案,以巩固和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的亚太政策,表现了其对这一地区的浓厚兴趣和战略趋向;日本正在筹划建立“东亚经济圈”,企图主宰该地区的命运;东、西欧各国也想在亚大地区争得一席之地。这是为什么?亚太地区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80 年代以来包括中国、日本、“四小龙”、东盟等在内的亚大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亚太地区远离中东、欧洲等动荡和敏感地区的环境, 等等。据此,有些著名政治家、经济家和学者认为,现在的亚太经济充满了活力,在下世纪可能成为世界的又一经济中心,有的甚至预言下个世纪是“太平洋时代”、“太平洋世纪”。由于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尤其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尚未发达起来,作出“太平洋世纪”的预言还为时过早,但是, 近些年来,该地区确实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其战略地位也在这种变化中不断提高。

我国是一个亚太地区大国,该地区富有生机的现状,包含有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巨大贡献。该地区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作为一个军事谋略家,在注视欧洲这一世界战略重点的同时,必须从战略的高度, 密切关注亚太地区的变化对我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使我们所作出的各项军事谋略决策适应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三)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

人们发明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而军事领域又是对科学技术最敏感的领域,往往是科学技术利用得最早、最多和最快的一个领域。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军事领域引起的变化比其它领域会更快、更大。二次大战以来,不仅发展了核武器,而且使常规武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战争的样式以及战略战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他说,科学技术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历史演变的重大战略要素,现代战略意识如不包括科学技术这一要素,那将是极其危险的。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这场技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微电子技术为先锋,以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为重点,以光和激光、新能源、海洋开发、空伺开发为前沿的一场多技术群的革命。它对人类历史发展要产生的影响,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要大得多,在军事领域引起的变化,将是空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夺取未来科技的“制高点”上,把发展高科技作为推动历史车轮的第

① 《战略的追溯与反思》第 71 页。

一杠杆,作为未来军事战略的支撑点。美国把战略王牌压在了“星球大战” 计划上;日本把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企图纳入了“技术立国”的方略之中; 苏联把“东方尤里卡计划”当成防止未来处于战略被动地位的出路:西欧制定的“尤里卡计划”和西德提出的“欧洲防御计划”,寄托了其在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保持有利地位的希望。我军的军事谋略,必须重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筹划出具有我国、我军特色的发展战略模式。

(四)了解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

军事战略是通过国家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包括实战和威慑两种形式)实现国家总的战略目标的方略,同军事谋略时而重叠、时而交叉,关系极为密切。在当今世界战略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条件下,各国在积极调整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在和即将对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了解和掌握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动向,对我们的军事谋略至关重要,是测验军事谋略者战略意识的突出标志。

目前各国军事战略调整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是:在对话和对抗的关系上,更加注重对话,降低军事对抗的强度,以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在实战和威慑的关系上,更加注重威慑,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在进攻与防御的关系上,注重攻防兼备,努力克服多年来过分强调进攻战略带来的弊端,在军事力量同其它方面建设的关系上,更加注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努力克服以往片面发展军备给国家经济造成的困境;在军事力量建设内部,注重质量的提高,适当压缩数量,尤其注重军事高技术、新领域的发展,等等。

在上述调整和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美苏仍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军事力量。因此,在关注各国军事战略调整时,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苏联、日本、印度、越南、朝鲜半岛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是我们的近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他们的关系,是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另一方面,他们军事战略的调整和变化,又直接关系到我国安全,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之,高度的战略意识,就是要求军事谋略者在世界的范围内:从纵横两个方面,着眼于全局和发展去观察分析问题,力求站得高些,看得远些, 使制定的军事谋略在国际战略形势的复杂关系和急剧变化中高人一筹,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