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迎接挑战,研究现代条件下的军事谋略
在新的军事技术革命浪潮面前,传统的军事谋略受到了挑战。然而,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挑战又是创新的机会,困境又是新飞跃的动因。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就一定可以发展军事谋略。
(一)关于谋略观念的更新和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几个处于防御地位的国家之所以馅于极为被动的境地,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包括军事谋略在内的军事思想、理论观念保守落后。即无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新技术兵器装备部队及其对作战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仍然以过时的经验、理论,设计和指导情况变化了的战争。法军元帅贝当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宠儿是堡垒阵地与步兵火器两者结合, 遂构成法军的胜利。今后将全部国防线建筑堡垒,则敌人在陆上即无法加以摧毁与超越。此种阵地用自动火器和铁丝网配合,还可掩护后备军之动员集中,则法国安全可以保证。法国在此思想指导下搞了“马奇诺防线”。当德军以大量坦克、机械化部队在飞机和空降兵配合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从阿登山地区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境,并快速向前推进以后,法军统帅部被这种快速战略“吓呆了”,在开战四十几天即被迫投降。波兰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其谋略思想、战略战术还停留在骑兵取胜的年代,面对德军大量坦克的进攻,
竟使用骑兵反击。人们评论说:“他们的思想落后了 80 年。”①苏联虽有以马列主义为基础的军事学说,但没有把这种先进的军事学说同现实的战争实践结合起来。一些高级将领,未能摆脱旧观念的影响,仍然认为战争开始时会象上次大战一样,双方只以部分兵力在边境交战,敌主力至少需 15—20 天才能投入战斗。所以,当德军一开始就投入主力,并集中大量坦克、飞机实施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突击时,苏军未能进行有力的还击。德军在半个月时间内,分别从西、西北、西南等方向推进了 300—600 多公里,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鉴于上述沉痛的历史教训,发展现代军事谋略,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踉上时代的步伐。
所谓“更新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在新的军事技术推动下和现代军事学术研究中形成的新的正确观念。取代被实践证明错误的和过时的陈旧观念。二是对一些仍然对现代战争有启发、指导意义的原有观念,充实新的内容,在新的意义上加以丰富发展。
由于新的技术革命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太广泛了,因而军事领域中的新观念也层出不穷。不过,就军事谋略说来,应当重视更新和确立的至少要包括这样几个观念:大立体观念。未来战争将是一种范围极其广大的全新的立体战。作战区域扩大到了外层空间。虽然我国目前的技术较为落后,但在军事谋略的思想观念上,不能将“空间化”问题的研究排斥在外,更不能在战略性军事谋略的内容上,不涉足现今已经扩展了的战争空间。应该“冲破”以往空间观念的局限,扩大视野,开阔思路,谋划我军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应付大立体战的战略战术。
大纵深观念。美、苏两家近年未先后提出了“空地一体战”和“大纵深、高速度、连续突破”等新的作战样式和理论。这些理论的要旨,是依据现代军事技术装备具有的远距离打击能力和大纵深突击能力,根本改变以往进攻中逐道阵地突破,逐个地幅夺取的攻击方法,在攻击对方前沿的同时,打击整个防御纵深,以谋一举瘫痪其防御。对此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确立符合当代情况的大纵深观念。在谋划进攻方略时,要科学组合使用各种力量, 采取多种作战样式,把对敌前沿的攻击与对敌后续梯队及纵深破袭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筹措防御作战计策时,将前沿阵地防御与纵深抗击相结合,并注意打击楔入我防御纵深的敌战役机动集群的 突击,等等。
系统观念。现代战争,不仅在战场上进行着诸军兵种、多种武器装备、多种作战手段的激烈对抗,而且在战场之外,也同时进行着经济、政治、外交、科技等诸领域的激烈抗争,形成了战场内外、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战争局面。谋划这样的战争,必须确立现代系统观念, 着眼于整体和全局,把各种战争因素联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优谋略方案。
信息观念。阿尔温·托夫勒把现代和未来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指出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军事谋略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可以这样认为。军事谋略在本质上就是不断地获得信息、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判断、传递、储存、运用的过程,因而,仅把信息作为谋略决策的辅
① 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册,第 27 页。
助手段已远远不够了。信息不仅是谋略决策的前提、助手,而且是谋略运动的内容。
科学预测观念。中国历来有“预则立,不预则废”之说。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军事谋略就是一种预测的结果。以往的预测大多立足于以往的经验, 设计未来的战争。这样的预测至今仍有用武之地。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弱点: 容易忽视未来出现的新情况,具有相当的滞后性;预测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大, 超出局限,就具有浓厚的幻想、神秘色彩;定性预测比较充分,而定量预测欠缺,设计的未来蓝图不够清晰等。在现代未来学理论日臻完善,现代科学具有设计出能够预测其进程和结果的战争行动情况下,仅靠经验预测是不够的了,必须吸取现代预测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科学的预测观念,并使之与经验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提出切合近期、中期和长期战争实际的谋略决策。
此外,还有合同的观点、机动的观点、时效的观点等等。需要强化的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谋略理论、思想。《孙子》中的谋略思想在今天仍然受到中外军事家的青睐,甚至被人们运用来指导发展经济、进行商战,足以说明其巨大的生命力。在发展现代军事谋略理论时,我们要吸取过去优秀的谋略思想,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又继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其军事谋略思想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解决现代军事谋略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却是指导我们打开解决这些问题之门的金钥匙,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谋略学说的强大思想武器。如果借口创造现代军事谋略而否定毛泽东军事煤略思想的重要地位和指导作用,那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
(二)追求新的手段
在以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历代军事谋略家都比较重视运用辩证推理,精于宏观,巧于运筹,从而形成了具有我们民族风格的军事谋略传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我们民族优秀的谋略传统, 创造性地提出了完整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军事谋略学说。但是,也必须承认,由于我国军事技术发展缓慢,军事谋略没有能够充分得到先进技术手段的输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谋略学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继承发扬我国军事谋略传统的同时,寻求新的技术手段,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际上,我们不仅有寻求新的技术手段的客观需要,而且初步具备了寻得这些手段的现实可能性。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的经验证明,现代技术具有许多超出人力所及的功能,它们一旦披用于军事谋略活动,便可从不同的方面弥补以往“手工操作”存在的许多不足。据说,一个正常人一生中的记忆总容量相当于美国最大图书馆的 50 倍,只是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此容量的 1%。而不管多么低能的微型电子计算机,都能存贮上万乃至上亿个字符或数据。日本的“LAPS”计算机,则已具有五亿兆位的记忆能力,在运算速度上,人需要计算百年的工作量,计算机在 1 小时之内即可完成。特别是高次代数方程的复杂计算,以人工完成,往往会因积累误差太大,难以得出准确的结果。而用电子计算机,只需 1 分钟,精确度可以达到 9 位左右
的有效数字;在视觉上,美国的“大鸟”侦察卫星,可在距地面 110 余公里的高空拍摄分辨率达 0.3 米的地面照片。而其“锁眼”卫星(代号 KH—11) 所摄取的地球表面图象,分辨率更高。战时,卫星、雷达和各类预警系统, 可对战场乃至整个战区进行全方位侦察和监视,在听觉上,“电磁探测”卫星,可以截取广泛的电子信息。远程传声筒能从一扇玻璃的振动,“听到” 室内说话的内容。在信息分析处理、通信传输的速度与准确性上,各种电子技术设备也有超常的能力。
由于现代技术具有上述“特异”功能,它便成为现代军事谋略迎接挑战的有力“助手”。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大量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军事谋略所需要的情报,并对之进行及时的分类、分析辨别、存贮、传输,可以使人们摆脱许多繁琐而又沉重的负担,腾出更多的精力从事创造性劳动;其 次, 可以大大缩短军事谋略形成过程的时间,提高军事谋略的时效性。由于情报来得及时、准确,又由于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对各种情况的高效定性、特别是定量分析能力,以及对各种谋略方案的比较择优辅助能力,快速谋略决策已成为可能。这对于应付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和快速流动、复杂多变性,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第三,在谋略决策实施过程中,人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对战场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监视和控制,掌握部队的执行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对既定的谋略决策作出适时的调整、修正,保证谋略的成功、战争的胜利。
当然,与人相比,现代技术装备也有它致命的弱点,它们没有自觉的意识能力,只能按照预先编入的程序和方式工作,无法选择“决心”等。因而, 以斗智为根本特征的军事谋略的高低、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人的智慧,技术只能起辅助作用。同时,我军在指挥自动化建设上起步比较迟,技术装备也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在军事谋略活动中,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逐步克服以往“手工操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发挥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我们精于策划的谋略优长,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有我军特色的“人一机”系统,开辟军事谋略发展的广阔道路。
(三)发挥群体谋略功能
40 年代以来,各国如而后春笋般地建立起了各类智囊咨询机构。当前国
外挂起牌子的就有 1 万多家。至于一些大学和研究所附属的,那就更多了。它们大多在现代复杂的各个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SRI 国际研究所、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现代智囊咨询机构,在许多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决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赫成果,使现代智囊团的声望大振。
现代智囊团的崛起决非偶然。二次大战以来,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 国家与国家间的各种联系加强了,因而,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且变化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广了。这就对各种决策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智囊团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适应大科学、大工程、大战略决策需要而产生的。
现代智囊团是由一批来自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专家、能人组成的。它一般具有以下功能:科学预测功能,即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主动向决策部门提供战略性建议;广泛的咨询功能,即有关决策部门遇到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后,
可以同时交给几个智囊机构去研究,让其拿出方案,供决策部门择优决策; 集体“会诊”功能,即对有关领导人或部门提供的政策性报告、方案等,进行集体“会诊”,“品头论足”,以便收到兼听则明之效;及时反馈功能, 即充当领导部门或领导人的耳目,就有关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收集起来, 反馈上来,以帮助领导及部门了解情况,调整决策,簿等。可见,现代智囊团的本质,在于发挥人才群体的智慧和作用,“保证各项重大决策的及时性、正确性,是现代各类领导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也完全适应于现代军事谋略活动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建立和健全服务于军事谋略的智囊咨询机构。
实际上,现代智囊团是从以往军事机构中的“谋士”、“军师”、“幕宾”及“参谋”等演变而来的。在我国,运用一技之长、一得之见的人辅佐国家朝政、谋划战争方略的作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代都有一批“谋士”、“军师”人物,为统治者制定各种政策、出谋划策。在国外,17 世纪中叶,路易十四的法国军队中首次出现了参谋长一职,为军事首脑出主意。19 世纪初,参谋部制在普鲁士军队体制改革中诞生,并逐步为各国军队效仿,一直延续至今。不过,这些做法或制度同现代智囊团相比,是有重大区别的。
首先,以往的智囊人物主要是个体活动,由个人向领导提供建议和办法。而现代智囊团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其次,以往智囊人物的工作基本上凭经验、推理行事,是“手工劳动”。现代智囊团不仅有经验和理论的指导,而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第三,以往智囊人物大都隶属于某个领导人,在工作中难免出现看上司的脸色办事,其建议和意见的科学性、正确性受到很大限制。而现代智囊团大多为独立研究机构,因而一般能够比较客观、求实地提出咨询报告,等等。
近年来,我军的咨询工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部队、院校和地方相结合,参谋人员、军事理论教研人员和社会专家学者相结合的咨询工作新格局,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一些全国、全军或地区性的智囊咨询机构。它们在筹 划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过程中,在确立我国军事战略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指导方略的过程中,在研究、设计新时期我国国防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在智囊咨询机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有些领导同志对智囊咨询机构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在决策过程中不善于走群众路线,也不注意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及其他参谋咨询人员的意见,使有些决策由于缺乏科学论证而发生失误;二、智囊咨询人员素质不够高。知识、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三、组织比较松散,独立研究能力较差,不时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等。
解决上述问题,就军事谋略来讲,主要在于谋略决策的“拍板人”,而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群体、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领导者作为军事谋略的决策人,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咨询工作, 重视军事谋略智囊团的建设。现代智囊团的出现和咨询工作,是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对军事谋略这个大系统提出的客观要求。仍然全凭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谋略决策的领导人,无论其经验多么丰富、知识多么渊博, 却绝不可能成为现代谋略大系统的“万事通”,因而作出的谋略决策难免发生失误。如果智囊团的作用发挥得好,领导者则可以摆脱许多谋略活动细节
及许多具体繁杂问题的困扰,集中精力在智囊团提供的一些谋略方案中进行比较、选择、修订最后拍板定案。
其次,必须严格智囊团和领导者在军事谋略活动中的地位与分工。作为智囊人员不能喧宾夺主,干扰甚至代替领导者决策。而作为领导者,一方面不应干涉智囊团独立的研究工作,更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咨询者。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咨询者的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放弃自己的决策责任。
第三,领导者要宽宏大度,虚怀若谷,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这里主要是要在咨询、论证过程中,允许、鼓励智囊团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善于用他们合理的意见修正、弥补自己意见的不足,以至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做到兼听则明。
我党我军历来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智囊团的建设,在工作中注意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又把我党我军群众路线的传统经验同现代智囊团建设的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有我军特色,又优于其它军队的现代军事谋略智囊团,并在迎接新的军事技术挑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谋略学说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