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军事谋略理论的准备期

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据我国先秦古籍记载,我国最早发生的一些主要战争有神农伐斧燧之战;炎帝与蚩尤榆冈之战;炎帝、黄帝联盟与蚤尤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阪泉之战等等。这些战争均是原始部落之间为了掠夺人、财,争取自我生存或血缘复仇而进行的一种暴力行为。一般情况下,部落的首领往往就是军事长官。当时尚未出现职业军队,也没有什么正规的战斗武器,同自然作斗争的生产工具往往成了打仗时的“常规”武器。那时的作战方式、方法部十分简单,军事首领一声令下,双方进行体力格斗,主要以力决定战争胜负。这种以斗力为主的原始战争,尽管也有一些斗智的因素,还称不上什么军事谋略。但是,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经验到理论螺旋发展的。今天的战争是以往战争的继续与发展,今天的军事谋略思想蕴含着当初人类战争的智慧。原始社会的战争虽然简单,然而,它已经孕育了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比如,当一个部落进攻别的部落或本部落遭到外部落进攻时,部落首领召集一定的会议,决定仗怎么打,有时还要召开全部落大会。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部落、氏族的联合对敌等,这些都应看作是原始军事谋略的“源头”。

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社会划分为阶级,战争频繁,规模增大,便逐步产生了职业军队,有了专职指挥人员。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存在 500 年左右。经过多年征战,出现了“六事之人”的军事长官组织,专议、专管军中之事(这也可能是后来的司令部机构的雏形)。夏朝在几百年的战争胜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当时的军事长官们对战争组织指挥的一些认识,还是十分肤浅的、零散的。尽管如此,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战争实践经验是十分可贵的,它为后来的一些军事谋略的产生作了实践准备。

商朝,对战争的认识在前人基础上大大前进了,集中表现在著名的商夏鸣条之战上。从这场战争发展的全部过程可以看到,商汤从夏国君夏柒荒淫无度,人心相背,在战争中屡遭失败的事实中逐步认识到“视民知治不”的道理,把人民是否拥护国王作为衡量国家兴亡的标准,所以,他很注意内修德政,深得民心。商汤在总结前人作战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间”破敌的计谋。他重用非常熟悉夏朝情况的伊尹为谋臣,离间夏朝与各附属国、部落的关系,孤立夏朝。伊尹帮助汤制定了含有先弱后强,由远及近,翦除羽翼,而后决战的计谋,选定了有利的决战时机和决战方向。商汤作战十余次均取得了胜利,伊尹起了“高参”的作用。由此可见,商朝已开始知道了使用谋臣和“用间”的重要性了。这虽是史书记载中以谋取胜的最初尝试,但它对以后的军事谋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商朝后期,国君商纣王刑罚酷虐,政治腐败,连年用兵,造成了人民的

痛苦,内部大分裂,社会大动荡。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崛起的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准备灭商,首例姬昌任用了满腹文韬武略的谋臣吕望(姜太公)。吕望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伐商作战中,十分重视使用计谋。他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在施计用谋方面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著名的牧野之战,是展示他奇计良谋的杰作。吕望结合战争实践,在“兵谋”、“阴权”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论说。后人根据他的谋略思想和实践,编著了《六韬》, 作为兵法传世。吕望被后人称之为“兵家之袒”,“军事谋略的奠基人”。

《孙子·用间篇》结束语中对伊尹和吕望两人曾有极高潮评价:“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孙子把商灭夏、周灭商归之于“上智”人物的英雄史观是不可取的。但重视智谋、重视人才的思想是可取的。作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谋臣(首任“参谋”长)伊尹、第二个谋臣吕望的以谋取胜的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挖掘和借鉴。

周王朝后期,统治日衰,受到北方民族不断侵扰,便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开始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期,是各诸侯相互兼并,刀光剑影,烽火连年,争霸战争频繁的时期。鲁史《春秋》记载:在 242 年中发生战争 483 次;《左传》所载有 500 余次。战争规模由小到大,兵器由铜兵器发展到了铁兵器;战争形态由车战、步兵战、水战到骑战;斗争方式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思想等方面;斗争手段文武井举,赛谋斗智,奇妙惊险。频繁的战争,历史的经验,复杂的情况,陶冶了一大批善于机巧权变,庙算料敌,以谋取胜的权谋军事家,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奇谋妙策。公元前 475 年,我国开始进入战国时期,在春

秋战国之交,经过激烈的争霸和兼并战争,大小约 160 多个国家,只剩下了齐、楚、燕、韩、赵、卫、秦七个强国,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大国、强国各自建立了封建政权。七雄争霸,愈演愈烈。一方面竞相采取了“礼贤下士”,特别重用知识分子,重视变法等富国强兵的政策;另一方面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规模愈来愈大,新式武器弩、攻城用的云梯相继出现,作战方式有很大发展。七雄比高低,不仅需要斗力,而且需要斗智,由于分别采取了一些正确政策,出现了我国古代“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例如,有勇于变法的李悝、申不害、商鞅等法家;张仪、苏秦、公孙衍等善于出谋划策的纵横家;孙武、吴起、孙膑等善于施计用谋的军事家。当时不论国君还是大臣,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特别注重用谋,是我国古代军事谋略理论发展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