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寓谋于论——学习理论

刻苦学习谋略理论,是进行军事谋略训练的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军事谋略实质上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谋略思维就是一种理沦思维。可以说,任何一种谋略思想都是以知识作后盾,以理论作基础的。军事谋略也一刻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它是植根在谋略理论基础之上结出的智慧之果。实践证明,没有深厚的谋略理论功底,就不可能足智多谋,没有理论指导的谋略,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注重谋略理论的学习,是提高军事谋略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谋略能力, 是一种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非凡的判断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高超的运筹能力,科学的决策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这些能力的获得,除了参加军事活动的实践之外,主要是通过谋略理论的学习。因为一个人在从戎之前,只能说有一定的谋略意识和潜在的军事谋略能力。即使步入军旅之后,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谋略理论的学习和训练,他也可能增多某些军事谋略知识,但也只能是零散的、直观的、感性的、不科学和不自觉的。毛泽东说过,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只有在谋略理论上下一番苦功夫,才能使自己原来的朴素的、潜在的军事谋略意识和能力得以升华,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井步入军事谋略的更高层次。

加强谋略理论的学习与训练,一定要克服在军事训练中重技术轻谋略, 或重谋略典故轻谋略理论训练的倾向。历史证明,大凡足智多谋的军事谋略家都比较注重军事谋略理论的学习。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在秦灭六国以后,出身韩国相门的张良,把全部仇恨集中在秦始皇身上。他有血气之勇,不惜花费万贯家产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但他有勇少谋,在博浪沙行刺未成,反招来杀君之罪,通缉之下隐名流落下邳(江苏邳县)。他在圯(桥) 上闲逛时,偶遇一位“神秘”老人,史称圯上老人,即黄石公。黄石公见张良有军事才能,又有报国之志,就送他兵书一本,并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就是说,你读了这部书可以作帝王的老师。张良回到家翻开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即传说中经黄石公推演的《三略》。张良如获至宝,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军事谋略理论的修养与训练。经过十年的刻苦学习, 终于掌握了书中治国统军的军事谋略精要,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高级军师,帮助刘邦完成了灭秦亡楚的大任。张良由一个恃匹夫之勇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运等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臣,军事谋略理论的修养与训练起了重要作用。再拿妇孺皆知的诸葛亮来说,他与张良不同,他出身贫寒,

① 《吴子·治兵第三》。

14 岁由叔父介绍进入友情较深的刘表开办的学堂攻读兵法。后来他不仅自己苦钻苦研兵法之理,而且还拜天下名师求学。先求教于襄阳名师庞德公名下。为加深兵法理论根基,又拜谙熟韬略的汝南灵山韬公玖为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悉心地研究了《三才秘录》、《兵法阵图》、以及《孤虚相旺》等兵书,领会了书中的奥妙,27 岁就成了智谋过人的高级军师。正是由于诸葛亮军事谋略理论基础深厚,才成为世代人们所崇敬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机谋过人,料敌如神”的智慧的化身。这些历史故事,扬弃去唯心色彩之后, 可以得到一个有益的启示:良好的军事理论素质,是一个军人成长为军事谋略家的基础。

由于军事谋略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因而,给军事谋略理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如果学习谋略理论的方法不当,就可能产生盲目性,或者把军事谋略理论学习视为畏途知难而退,影响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军事谋略理论的学习训练呢?

(一)有目的的研讨。

就是要有为献身国防事业,为在未来战争中斗智赛谋、夺取胜利而提高自身军事谋略水平的强烈欲望和远大抱负。明确的学习目的,是促使研讨军事谋略理论的动力。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效果大不一样。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个学习目的明确,学而有成的例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对于善于学习的人,过了三日就必须重新估计他的谋略水平)的名言,据说最早就是赞扬吕蒙的。吕蒙十五六岁就投身于行伍,没有机会念书, 作战中他虽然英勇过人,无奈文化基础太差,以至向孙权写作战报告也得叫人代笔,军事谋略理论根底可以说极为浅薄。然而,孙权很器重这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就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劝他多读点兵法,打打军事谋略理论功底。吕蒙为提高自己的谋略水平而学习,目的十分明确,要求也十分迫切,因而, 学习的劲头十足,进步很快。财隔不久,领兵统帅鲁肃代替周瑜率兵路过吕蒙防地,两人谈论兵事时,吕蒙发表了很多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使鲁肃大为震惊。鲁肃感慨他说:“我以为老弟只有武略、没有想到现在学问如此出众,你已不是当初吴下的吕蒙了!”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此后吕蒙已是满腹韬略,巧妙用兵的统帅了。他迫使关羽走麦城,最后夺取荆州, 就是典型的一例。

(二)从基础理论入手。

军事谋略的基础理论有哪些方面?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军事谋略的世界观方法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军事基础理论。主要是战术学、战役学、战略学等;三是输助的基础理论。主要是与军事谋略关系密切的科学理论如系统论、心理学、运筹学等。当然,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并列的, 其中世界观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更基础、更根本。恩格斯指出: “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①“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一定是同样适用的。”①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有人把哲学比作“智慧的燧石”,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中了人类的智慧精华,当然也包括人类

① 《反杜林论》第 20 页。

① 《自然辩证法》第 224 页。

关于战争的智慧精华。而军事谋略学,本质上讲就是军事智慧学,处处充满哲学气息。哲学家不一定都是军事家,军事谋略家离不开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其它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军事谋略学的理论基础。当然, 这决不意味着一个军事谋略家只学哲学就够了,军事基础理论的学习也不可忽视,因为军事谋略是以军事为基础的谋略,没有一定的军事理论造诣,也不会造就出军事谋略人才来。同时,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学科引进了军事谋略领域,因此,有关军事现代科学谋略的理论知识也要用心学习。

(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军事谋略理论不仅是一个系统的、浩繁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更新和发展。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军事谋略从古到今,总是一代高于一代。每个时代军事谋略理论无不打着那个时代科学的印记。特别是现代,新的谋略战方式层出不穷,新的谋略思想不断涌现, 新的谋略领域不断开拓,一个人要想精通古今中外军事韬略,把握军事谋略的真谛,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才能大见成效。许多著名的军事谋略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艰苦的修炼过程。在我国古代,据《魏书》记载,“曹操文武并施,御军(带兵)30 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战争理论),夜则思经传(文史经典)”。由于他长期不懈的学习,不仅成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跃马横槊的盖世英豪,而且还是一位文韬武略并备,有较深军事学术造诣的学术权威。

(四)要长期坚持军事谋略理论的修炼,还必须加强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因为一个指挥员进军事院校进行学习的机会总是有限的,绝大部分要靠在职自学。然而,各级指挥员的工作都是十分繁忙的,这就需要科学地安排学习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军事谋略理论知识的积累。这样,从表面上看来时间安排是零散的,而获得的理论知识确是系统的。在学习中,还应该注意学习的针对性。由于每个人都有着各方面的差异,因而也程度不同地既有自己的理论优势,也有自己的理论盲区,所以,学习军事谋略理论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读几本古今中外军事名著。首先要把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军事论著,古代的《孙子》,外国的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名篇作为必修课,从中探求军事谋略的精髓,开拓现代军事谋略的新领域。其它可以选修,或者补修。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军队的指挥员在学习军事谋略理论时,既要有“学万人敌”的雄心壮志,又要有掌握“万人敌”本领的刻苦精神,也就是说, 一定要在提高自己军事谋略理论基础上下功夫,用气力,决不能略知其意就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