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谋略与经济
(一)战争依赖于经济
战争源于经济。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原因和目的,是对利益的谋求。作为暴力形式的战争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任何战争,都离不开经济。《孙子》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作了更为精辟的论述。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① 毛泽东说:“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②经济对战争的影响,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反映在谋略上就是受经济的制约。
依据经济情况进行谋划,要从战前入手。在战争准备上,要抓好经济建设,从而为战争胜利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隋灭陈之战,很能说明问题。隋文帝杨坚建国伊始,就注重抓好经济建设,实行均田,减轻赋役,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广建仓廪,备战备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使隋初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制造大批战舰,加强水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杨坚还根据谋士建议,破坏陈朝的物资储备,使其财力俱尽。经过七八年的准备,终于创造了南下灭陈的物质条件,仅用个把月时间,就一举灭陈,统一了大江南北。
①
② 《孙子·势篇》。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06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 925 页。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简单,战争规模较小,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相对小一些。在现代条件下,战争对经济力量的依赖十分突出。现代化武器造价昂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现代化战争的物资量也空前增加。一场局部战争的消耗就十分惊人。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18 天,双方损失坦克 3000 辆,飞机 600 架,舰艇 60 艘,物资消耗和财产损
失达 100 亿美元。战争进行到第 7 天,双方的作战物资就基本枯竭了,不得
不依靠两个超级大国的紧急空运来维持。英阿马岛之战,双方损失舰船近 30
艘,飞机 100 多架,英方耗资 20 多亿美元,阿方耗资 10 亿美元,间接损失
达 20 亿美元。因此,要想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重视对建设雄厚物质基础的谋划。
在确定谋略企图和作战方式时,要以各自的物质力量为基础。例如,钢铁生产能力,军事工业制造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能力,以及国家的粮食和各种物资储备状况等,是确定整个谋略意图的基本条件。铁路、公路、内河航线的密度和分布状况及海运和空运能力,是制定战略机动和战略展开计划的依据。对于敌我双方战争潜力的正确估计,也是实现谋略意图的重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对苏联的战争潜力估计不足,是其闪击战受挫的重要因素之一。谋略要以经济条件为依据,还要求战争指导者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战果。
(二)经济战谋略
在古代,经济战谋略已见端倪。例如,“断敌粮道”之法,曾被多次使用。公元前 154 年,吴、楚等 7 个诸侯国谋反,先出兵攻粱国,企图尔后西取长安。西汉太尉周亚夫不顾梁国求救,只派轻骑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 断敌粮道。吴、楚兵缺粮,被迫掉头寻周亚夫军决战,又因粮尽兵疲而撤军。周亚夫乘势反攻,大破叛军。东汉未年的曹袁官渡之战,开始曹军的形势极为不利,后来,由于曹军出奇兵夜袭乌巢,焚毁袁绍的辎重粮草,使袁军处于被动,曹军转不利为有利。
在现代条件下,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战不仅成为战争过程中的一种“战场”,而且成为和平时期“冷战”的主战场。因此,对经济战的谋略也日趋重要。和平时期经济战的主要内容是资源战、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等。斗争策略主要是利用、控制、遏制。利用就是在经济战中对于别国的经济、技术、资源,凡是于我有利者均应力争利用,凡有隙可乘者,均应乘虚而入。因此,要以“诡道”思想,对经济竞赛的形势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控制就是对自己拥有的战略资源、专有技术要节制外流, 控制消耗;使自己的战略资源、尖端技术,尽可能藏而不露,不为敌人所用。遏制主要是干扰、消耗、破坏敌国的经济,对其“釜底抽薪”。和平时期经济战的谋略手段有经济封锁、关税壁垒、技术保护、禁运、抢购、倾销等。
在战争过程中,以打击经济目标的办法来窒息对方的经济,达到战争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苏联高加索石油基地和乌克兰的粮食基地的进攻,主要是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的。他们企图占领高加索油田,一方面割断苏军的油料来源,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大量石油消耗。两伊战争中的经济战在战争史上具有空前的规模,双方竞相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攻击对方油船,以破坏对方经济来源,迫使对方改变战争政策。“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等古代经济战谋略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可以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