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反清武装斗争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由于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摧残,所以发展非常缓慢。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1911 年,投资在万元以上的厂矿企业已有五百多个。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渐形成独立的阶级,并产生了一大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中的先进者对深重的民族灾难忧患倍增,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向西方学习;发行各种书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组织各种革命小团体,积极开展爱国革命活动,其中较著名的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① 等。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间的亲疏关系不同,因而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与中下层之间的政治态度也不相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他们虽然也介绍过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参加过爱国宣传活动,但是不愿与清王朝决裂,只要求实行君主立宪,以取得参政的权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发展资本主义开拓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童年时,对洪秀全的反清壮举怀有敬慕之情。青年时代, 对清王朝的腐朽暴虐深为憎恨,但也受到改良主义的影响。1894 年 2 月,曾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主张,结果遭到拒绝。从此,他便毅然摆脱改良主义的羁绊,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1894 年,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① 华兴会于 1904 年 2 月在湖南长沙成立,主要负责人有黄兴、刘揆一、陈天华、宋教仁等,黄兴任会长。
1895 年与 1900 年,在广州和惠州(今惠阳)三洲田组织了两次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揭开了序幕。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奔走国外,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905 年 8 月 20 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促成了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一致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于为庶务(负责本部日常工作)。会议还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又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政治纲领,并决定暂设总部于东京,在国内外分设支部,支部之下设立各省区分会。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政党,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一面同改良派展开针锋相对的论战,坚持只有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中国才有前途;一面积极在国内外发展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从 1906 年起,各地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起义,先后达十多次,大致可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运动会党为主的武装起义。如 1906 年 12 月湘、赣边界的萍浏醴起义习;1907 年 5 月的广东潮州黄冈(属饶平县)起义,6 月的惠州七女湖(属归善县)起义,9 月的钦州防城起义,12 月的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 年 3 月的广东钦州上思起义,4 月的云南河口起义。此外,还有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秋瑾发动的皖浙起义。革命党人之所以依靠会党,是因为会党是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容易一呼而集,其成员大多处在社会最底层,富有反抗精神,且与农民群众有较多的联系,在反清起义中常常可以起冲击作用。但会党的成分复杂,纪律松弛,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没有充足的饷械,更少训练。孙中山等虽然提出了“整理和指导”会党的主张,但一般都是在未经认真教育改造的情况下,便仓促起义,以致“发难易,成功难”,不能坚持长期的斗争。上述这些起义,大多在粤、桂、滇边陲地区。这与孙中山先夺取南方数省,然后挥师北进的指导思想有关;同时,这些地区便于从国外购运军火,获得财力、人力的援助。从单纯依靠会党和依赖外援这两个侧面, 反映出孙中山等人对武装起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广泛而又深入地发动工农群众的必要性,还缺乏认识。
另一种是以运动新军为主的武装起义。当时,运动新军具有一定的便利条件。一是新军士兵多数来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容易激发其革命情绪。二是新军选募的士兵,一般需要粗通文墨;其薪饷也高于旧式军队。当时正处于废除科举前后,许多贫寒的知识分子为寻求出路,便“投笔从戎”,“秀才当兵”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这些知识青年,容易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三是新军的中下级军官,多数从武备学堂的学生中选拔任用,另一部分则从日
于 1904 年冬在上海成立,主要负责人有蔡元培、龚宝铨、陶成章等,蔡元培为会长。
习 所于 1904 年 6 月在湖北武昌成立,主要负责人有胡瑛、吕大森、张难先等。
本等国的军事学校留学归国的学生中选拔。这样,就有一大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进入新军,其中有些人是同盟会员,他们利用合法身分, 秘密地从事革命活动。经过革命党人的积极活动,开始出现了以新军为主的起义高潮。如 1908 年 11 月由熊成基等领导的安庆马炮营起义,1910 年 2 月
由倪映典等率领三千新军进攻广州城的起义,1911 年 4 月 27 日爆发的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①。这些起义,或因势寡力单,或因布置不周,或因缺乏统一指挥,且与当地群众均无联系,因而也都失败了。但愈来愈频繁的武装起义,引起了清廷极大震惊,于是三令五申,严饬各省督抚加强对新军的防范。而在革命党人方面,则不断吸取了经验教训,激励了革命斗志。
新军工作做得最有成效的是武汉革命党人。当时在武汉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是文学社和共进会。文学社是由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军队同盟会、振武学社等革命小团体演变而成,成立于 1911 年初,由蒋翊武①任社长。该社成立不久,组织迅速发展,约有社员三千人。共进会是一部分原籍长江中上游的同盟会员,因不满意总部只注意在华南边境发动起义,于 1907 年秋在日本东京成立的。1908 年 10 月,孙武、焦达峰①等奉命回国,在汉口设立机关,秘密发展组织,到 1910 年冬,会员已发展到二千余人。
在文学社与共进会成立以前,湖北的许多革命党人就以运动新军为工作重点。他们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参加行伍不可”
① 黄兴(1874—1916),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善化县人。十五岁考入长沙岳麓书院, 后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1902 年被选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他在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界的抗俄、排满革命活动,并在课余悉心学习军略,参观兵操,练习驰马射击。1903 年回长沙任教。1904
年组织华兴会,联络会党,运动新军,准备在长沙举行起义,因事泄失败。起义失败后,再次东渡日本。次年,结识了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时,被推为庶务,成为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黄兴都是主要领导人之一。
① 这是一次由同盟会策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举行的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1906 年, 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湖南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刘在长沙主持全局,蔡往萍乡策动哥老会首领龚春台,联络各地山堂,成立“洪江会”。拟于 1906 年旧历腊月底分三路起义。后因事泄,清军突袭浏阳麻石起义机关。12 月初,龚春台在江西萍乡高家台率众起义。萍乡、醴陵、浏阳等地农民、煤矿工人及部分军队纷起响应,推举龚春台为都督。旬日之内,起义武装发展至三万余人, 屡败清军,声势浩大。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南京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武装因各自为战,至月中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被捕牺牲。
① 起义前,黄兴等计划以新军为主干,以革命党人组成的“选锋队”为中坚力量,并发动广州附近的农民
配合,分兵十路进攻广州。后因内奸告密,广州全城加强了戒备。在实力尚未集中又不得不发的情况下, 黄兴等率“选锋队”百余人单独行动。结果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殉难的七十二人葬于黄花岗,故称黄花岗起义。
①,因而纷纷投笔从戎,在敌人营垒中开展革命活动。他们注意积蓄革命力
量,不轻率发难,反对“暗杀主义”,长期深入士兵之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文学社与共进会成立后,这方面的工作更有成效,并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在宣传教育方面,首先从“灌输知识”着手,在新军中秘密散发革命书刊,启发官兵的爱国思想。他们还注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如邀入参加演讲会,宣传民族危机,抨击时政;或在个别交谈中“迎机启示”;或借“讲有关故事以激励之”;或编唱歌曲、吟诗联句以传播革命道理。他们还利用报纸揭露清廷的各种黑幕和新军中的贪污舞弊行为,以激发官兵的反抗情绪。
在组织工作方面,开始时曾“专以发展军官为主”,后发现军官“人数过少,一旦发生变故,又以地位关系,不能坚持到底”,遂改为“专从士兵着手”。①在吸收会员方面,注意严格手续,保证组织纯洁。文学社简章中规定:“凡愿为本社社员者,须得本社社员三人以上之介绍,经本社派员调查,认为与本社宗旨相合者,方得为本社社员”。(为了便于领导,根据新军的建制,建立自己的组织系统,各标、营、队设代表一人,平时由标代表参加会议,研究情况,部署工作;各营、队代表分别按上级代表的部署进行活动,起义时即可成为临时指挥员。为了免遭敌人破坏,均按秘密工作原则, 实行单线领导,“只有直的关系,并无横的联系”②。湖北革命党人运用“借矛夺盾”的手段,长期进行争取新军的工作,使驻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1911 年秋,在一万七千多人的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将近三分之一,并有许多革命的同情者。另外,在武汉周围各县,革命党人还联络了一批会党、农民、士兵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