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护法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触及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

讨袁战争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改组国民党,发起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目的在于改变国民党派系林立、涣散无力的状态。但因中华革命党人数有限,力量微弱,其政治影响远不如昔日的同盟会,也不如原来的国民党。在护法战争中,中华革命党虽然发动了一些武装起义,但都旋兴旋灭,影响不大。由于该党既忽视宣传和动员工农群众,又无力组织和掌握军队,甚至连非常国会也不能左右① ,其领导作用微乎其微。至于许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老同盟会员,虽有不少人继续坚持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背离孙中山,有的加入进步党或西南军阀的行列,有的成了拥兵自重的军阀,有的充当军阀的幕僚或打手,有的成为操纵国会的投机政客。他们为着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反对和阻碍孙中山对护法战争的领导。事实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已四分五裂,不可能重新集结成为一个新的领导核心,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此外,护法口号取义狭窄,没有触及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孙中山表示:

④ 邵元冲:《广州护法日志》,《建国月刊》第十二卷,第 6 期。

① 《马凤池密报》,《近代史资料》1978 年第 1 期。

“护法之唯一主张,在恢复旧国会,并使之完全行使职权”① 。把恢复官僚政客麇集、早已声名狼藉的旧国会,作为护法的唯一任务,既不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也不反对封建主义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这就不能不使护法这面旗帜黯然失色。它不能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激发工农大众的革命热情,当然也得不到强大而可靠的同盟军的支持。孙中山等少数革命党人在茫茫黑夜中孤军奋战,其最后失败势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