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靖国军荆、襄作战相继失利

黎天才宣布自主后,未能按既定计划出兵河南信阳,控扼武胜关,而于1917 年 12 月 20 日率兵一部进攻南阳。在南阳外围遭到豫军阻击,遂退据新野,数日后又撤回襄阳。

1918 年 1 月初,北军开始对襄阳发起总攻:第三师第六旅由信阳西进, 吴庆桐旅由新野南进,另以反对独立的原第九师第十八旅(旅长张联升)由老河口(令光化)东进,第三师第五旅由孝感经钟祥北进,对襄阳实行向心攻击。

这时,黎天才所部靖国军不足一旅,鉴于敌军四面围攻,难以抵御,便于 1 月 20 日主动放弃襄阳,经南漳南进。驻守枣阳、随县之王安澜军也向南转移,以图与驻守荆门的第二军靠拢。

石星川宣布独立时,该师驻守荆州、沙市的兵力只有一个师部和第一旅第一团,共有步兵三营、机关枪两连。不久,驻仙桃镇第一旅第二团响应独立,总兵力也不过六七营。鉴于兵少力单,石星川一面匆匆招募新兵,扩充力量,一面迭电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张学济,请派军队出石首、公安,策应荆

① 《王金镜关于守岳北军失败经过的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沙靖国军行动。张学济接电后,立即率所部二十营出桃源,趋澧县,增援荆州靖国军。1917 年 12 月 30 日,其前卫司令胡瑛所部进抵湖北公安,遭到北洋第十八师阻击,无法接近荆州。

当时,驻鄂省之北军主力集中于武汉和岳阳,武汉以西仅有第十八师之一个旅(驻监利、公安)、第二师之第四旅(驻宜昌西北),和刚从重庆退到宜昌的吴光新所部之李炳之、刘跃龙两个旅。为了围攻荆、沙靖国军,王占元令朱廷灿第四旅从当阳沿漳水南下,李炳之第十三旅沿长江东进,刘跃龙第二旅之一个团助攻宜都、松滋,第十八师负责拦击湘西护法军,并袭击荆沙靖国军后路。

北军兵力虽居优势,但系统杂乱,互不统属,多路进攻,缺少协同。荆沙靖国军如能利用这些弱点,集中兵力,机动作战,有可能将敌各个击破。但石星川面对强敌进攻,却派出一团兵力到荆州以西,沿长江北岸分散设防,形成了分兵防堵、被动挨打的架势。

1918 年 1 月 14、15 两日,北军朱廷灿、李炳之旅开始向荆、沙进攻。靖国军节节后退,朱廷灿部连夺当阳、河溶、清溪河等要点。李炳之旅未遇任何抵抗,直薄荆州城下。

石星川见北军兵临城下,而张学济率领的湘西护法军在公安遭到北军阻击,远安的王安澜军也迟迟不能向荆、沙靠拢,遂丧失信心,于 1 月 22 日自行解职而去。石星川出走后,其部下大多逃散,余部在副司令唐克明带领下退出荆州,会合湘西护法军后撤往宜都。22 日夜,荆州城被李炳之旅占领。

湖北黎、石等部举义,正值湘桂粤护法联军攻克长沙之后,如当时湘省护法联军迅速攻取岳阳,进规湖北,则可以得到湖北靖国军的有力配合,护法战争的局面将会有很大改观。无奈护法联军在克复长沙后,即顿兵不前, 致使北洋政府得以调集部队“围剿”荆、襄靖国军。湖北靖国军之所以遭到重大损失,本身兵力薄弱和指挥不当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湘省护法联军既不配合作战,又不及时救援①,也难辞其咎。邵元冲①断言,襄、荆失败是“湘中桂军按兵不救之罪也”②,此话不无道理。

① 程潜:《养复园诗集》。

① 转引自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四册,第 83 页。

② 包括北洋第二师(师长王金镜)、第九师(师长黎天才)、湖北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和北洋第二、第六、第二十一混成旅及湖北第三旅,另有驻武汉的两个独立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