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与护国战争之结局

一、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复辟帝制活动,在国内主要依靠北洋军为后盾,在国外则主要依靠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为了镇压云南护国起义,袁世凯调动了北洋军和地方部队的五个精锐师和十几个混成旅、团,分道进行“讨伐”。他原以为云南这支“兵仅万余, 饷难月给”的军队,是不难一举荡平的。孰料经过三个月的较量,不但未能将云南护国军消灭,反使本身的军事力量受到了削弱。接踵而至的则是贵州、广西两省相继宣布独立,其它各省也在酝酿响应,人民群众的反袁烈火愈烧愈旺。袁世凯的反动统治日益不稳,财政经济情况更加恶化,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在国际上,日、英等帝国主义在袁世凯开始酝酿复辟帝制之际,曾表示积极支持。但当袁积极推行帝制,中国各派政治力量都强烈反对时,帝国主义各国恐中国发生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便一改初衷,由支持转为反对。1915 年 10 月 28 日,日、英、俄三国公使对袁政府发出第一次警告,声称若骤立帝制,将立起变乱,望暂缓改变国体。然而利令智昏的袁世凯没有估计到局势的严重性,仍于同年 12 月 12 日正式宣布实行帝制。15 日,日、英、俄、意、法五国公使联合对袁发出警告,宣布“以后对于中国决定执监视之态度”①。此时,袁世凯始感事态严重,决定派遣特使(农商总长周自齐) 赴日,准备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换取日本的支持。日本政府不仅拒绝特使赴日,而且在通知中责备袁世凯“断行帝制,无视友邦劝告”,“日政府当然不能承认”② 。各国外交公使还一致指出,以后凡具有“洪宪”年号的外交文书,一概拒绝接受。外交上接二连三的挫折,以及西南诸省护国起义的爆发,迫使袁世凯改变原定于 1916 年元旦或春节登极的计划。2 月 23 日,不得不公开宣布延缓登极。后随着国内军事、政治形势的继续恶化,更使袁世凯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迫使他不得不于 3 月 22 日宣布撤销帝制,并于次

日宣布废除“洪宪”年号,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袁世凯自 1915 年 12 月

12 日宣布承认帝位至 3 月 22 日取消帝制,前后仅一百零二天。其“皇帝梦” 的破灭,充分表明了历史潮流不可逆,人民意志不可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