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革命军转入防御
革命军虽在刘家庙初战获胜,但打的是击溃战。而南下的北洋军正陆续向祁家湾、滠口附近集结。19 日夜,军政府调步兵第四胁增援汉口,由第五协接替武昌防务。同时,召开军事会议,经过激烈争论①,最后决定在清军尚未全部到达之前,继续发起进攻,首先击退滠口之敌。前线指挥何锡藩, 因与少数革命党人意见不合,提出辞职。军政府改任张景良为汉口前线指挥官。张景良原为八镇步兵第十五协二十九标统带,因策动黎元洪叛变,革命党人曾将其拘留,后被黎元洪保释。由这样一个奸细掌握前线指挥权,给尔后的作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时,清军两标正在滠口集结,并陆续有增援部队到达,海军兵舰五艘在阳逻湾待命。张景良到达刘家庙后,故意拖延时间,不作任何作战部署。20 日,军政府派人前往检查,发现部队混乱,毫无进攻准备,遂代张下达任
务:令步兵第二协从正面进攻,于 21 日拂晓前先派兵一部潜入三道桥以北, 掩护其余部队从正面进攻滠口之敌;步兵第四协(欠第七标)从滕子冈渡河进攻滠口之敌右翼;炮兵第一标在一道桥附近占领发射阵地,轰击三道桥以
①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在北洋海军中任职。甲午战争时为定远舰驾驶。战后投奔洋务派首领张之洞,颇受宠信,曾三度赴日考察军事,并由管带、统带擢升为统领。由于黎平日对待士兵有“宽厚”的一面,赢得一些人的好感,因而当有人提出由黎元洪做都督时,虽有少数革命党人反对,竟为多数人所接受。
北敌军,支援步兵作战;步兵第七标及敢死队为预备队,在造纸厂西南端集结待命。为了配合这次进攻,军政府还令步兵第三协驻青山的炮兵拦击清舰上驶;在第二协主力通过三道桥后,立即派一支小部队渡江,袭扰滠口清军侧后。汉口军政分府在大智门、刘家庙设立粮台,负责接济械弹粮秣。
10 月 21 日拂晓,步兵第二协第四标在谢元恺率领下,潜行至三道桥北端,发起冲锋。清军以机关枪猛烈扫射,封锁三道桥。革命军既不能前进, 又无法机动,伤亡惨重,退守二道桥。步兵第四协从滕子冈渡江到达对岸, 因地势低洼,泥泞难行,加之清军防守严密,进展困难。在得知正面进攻失利之后,遂自动撤回。当晚,军政府再次召开会议,鉴于进攻受挫,决定暂取守势。部队在三道桥以南占领险要地形,加紧构筑工事,转入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