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纳溪保卫战

在蓝田坝争夺战前后,泸州的袁军不断增加。至 2 月中旬,计有北洋军第十三混成旅一部、第三师第六旅、第七师全部先后抵泸,加上防守泸州的熊祥生旅,总兵力达二万余人。袁军攻占蓝田坝后,立即分兵两路向纳溪攻进。第三师第六旅旅长吴佩孚指挥右翼部队,由蓝田坝经石保沟取道棉花坡,进攻纳溪正面;第七师师长兼第二路军司令张敬尧指挥左翼部队,由南寿山、牛背石向双河场绕进,企图越过永宁河进攻纳溪侧背。

护国军梯团长赵又新仓促组织部队转入防御,以刘存厚师之工兵营防守棉花坡,阻击正面敌人;董鸿勋支队防守高屋基一线,阻击由翼侧进攻之敌。

2 月 13 日晚,护国军第二梯团之何海清支队抵达纳溪,14 日奉赵又新之命,会合董鸿勋支队第二营,反击逼近双河场之敌,将敌军击退至高泉场。是日上午,袁军田树勋旅赶到高泉场,占领两侧高地,以猛烈炮火压制护国军。何、董支队反击受阻,遂撤出战斗,退至永宁河以西,于沿岸组织防御。

① 此次冯旅攻叙者仅两混成营。参见冯玉祥《我的生活》(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

在纳溪保卫战中,棉花坡战斗最为激烈。棉花坡系纳溪镇东面一高地, 周围丘陵起伏,竹木丛杂,水田环绕,中有石板小路与蓝田坝相通,是纳溪与蓝田坝之间的重要据点。护国军能否控制棉花坡,是保卫纳溪的关键。进攻棉花坡之敌为袁军吴佩孚旅和熊祥生旅各一部。吴旅为袁军精锐,战斗力较强,攻势凶猛。防守棉花坡之刘师工兵营依托壕垒抗敌,渐有不支之势。2 月 14 日,第三梯团之禄国藩支队和从左翼第一梯团调来的李文汉营,相继赶到纳溪,随即增援棉花坡阵地,稳定了防御。2 月 16 日,赵又新又将在右翼作战的董鸿勋支队一部调赴

棉花坡,接替刘师工兵营,增强该方向防御力量。这时,正在开进途中的蔡锷,接到纳溪战斗激烈的报告,立即催令已抵永宁的第三梯团之朱德支队, 火速前进,增援纳溪。朱支队冒着雨雪,于 17 日上午抵达纳溪。由于情况紧急,部队枵腹调上棉花坡阵地。其第二营士气高涨,刚抵战地,即从正面反击敌人,迫敌放弃前沿阵地,后退数里。旋因两翼友军未能配合进攻,朱德支队不便孤军深入,又退回原阵地。

2 月 18 日上午,袁军再次发动进攻。第七师进攻双河场,吴佩孚旅进攻棉花坡。护国军第一军参谋长罗佩金于是日抵达纳溪,即亲赴战地指挥抗敌。各部官兵扼守险要,顽强作战。朱德支队之曹之骅营长阵亡,董支队之董鸿铨副营长负伤,各部士兵也伤亡严重,棉花坡阵地险象频生。幸连日大雨,山路泥泞,给不习惯山地作战的袁军造成意外困难。激战竟日,袁军撤兵回守,护国军阵地始得以稳固。

为了打退袁军的进攻,2 月 19 日拂晓,罗佩金和第二梯团长赵又新指挥部队分四路对敌实施反击:禄国藩率一个营附山炮一门、机枪一排,由黄土坡向蓝田坝进攻;何海清率两个营附炮二门、机枪一连,沿永宁河向双河场进攻;朱德率两个营附炮兵一连、机枪一排,由棉花坡向菱角塘进攻;刘存厚师之一部迂回渡江,佯攻泸西龙头关,掩护主力反击作战。进攻开始后, 各路部队猛冲猛打,连续作战。右翼何海清支队进展顺利,第一天即收复双河场,迫敌后退十余里。2 月 20 日,罗佩金鉴于朱德支队反击受挫,便令何海清支队改变进攻路线,由双河场向菱角塘侧后攻击前进,与朱支队夹击菱角塘之敌。反击作战一直持续到 22 日下午,菱角塘之敌虽被何海清支队击

退,但由于袁军援兵源源开到,护国军弹药不济,被迫于 23 日转入防御。这次反击作战,袁军死伤千余人,护国军也伤亡营长以下官兵二三百人。

2 月 23 日,蔡锷赶到纳溪前线,研究了前线形势,决定从 25 日晨起, 再次发动攻势。其部署是:以右翼何海清支队为主攻部队,向朝阳观方向实施突击,其它各支队均依托现阵地牵制当面敌人,同时集中炮火压制朝阳观之敌,支援何海清支队作战。护国军企图以集中火力的方式,首先突破袁军左翼阵地,为全面反击打开缺口。与护国军上述反击行动几乎同时,袁军为打破战场僵局,命川军团长刘湘率所部于 25 日拂晓从长江北岸的石棚向纳

溪对面运动,企图抄袭纳溪护国军的侧后。蔡锷闻讯后,立即令何海清所部拨出一营,于当夜秘密渡江,协同已在江北的刘存厚师一个营,驱逐江左之敌。护国军迅速击退了刘湘团,占领了石棚附近之方山,以保障护国军翼侧的安全。由于刘湘团的袭扰,蔡锷企图首先突破袁军左翼阵地的作战计划未能实现。

纳溪战线稍趋稳定后,蔡锷对指挥人员作了必要的调整。鉴于董鸿勋初战失利,撤销其第三支队支队长职务,改由第六支队长朱德接任,第六支队长则由第三梯团参谋长王秉钧补任。27 日下午,从叙州第一梯团抽调之金汉鼎、马鑫培两营援兵赶到,蔡任命金汉鼎为第一支队长。时熊克武正率四川护国讨袁军取道泸北,向泸州方向前进。纳溪护国军的兵力得到一定的加强,蔡锷遂决定于 28 日组织一次总攻,以改变僵持局面。其作战部署是: 何海清支队携炮二门、机关枪二挺,为主攻部队,从棉花坡翼侧攻击袁军防御阵地石保沟;朱德、王秉钧支队配合主攻部队行动,从所在阵地攻击前进; 何支队发起攻击后,其它支队的炮火即向石保沟集中射击。另第二梯团长赵又新指挥防守双河场之部队(共约三个连),实施阵前反击,策应正面行动; 金汉鼎支队为总预备队,在双河场附近待命。为确保反击作战顺利进行,蔡锷与刘存厚亲自带领督战队,在进攻部队后面督战,明令“凡无命令后退者, 立即当地枪毙”②。

2 月 28 日上午开始,护国军在左起长江边右至双河场绵亘十余里的战线上,冒着绵绵细雨,不顾料峭春寒,夜以继日地奋力猛攻,多次与敌短兵相接,白刃格斗。经数日激战,护国军虽在左右两翼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袁军兵力较厚,注意纵深设防,并占据石保沟、朝阳观等险要据点,以致始终未能攻破敌之正面阵地。这次作战,护国军虽予敌以重大杀伤,但本身也伤亡和失踪不下千人,兵力大为减弱。蔡锷感慨地说:

“此三星期之剧战,实吾国有枪炮后之第一战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