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岳阳之战(参见附图三十二)

(一)南军顿兵待和,北军积极备战

王汝贤、范国璋通电主和,以及衡、宝作战失利,打乱了段祺瑞的“武力统一”计划,使其陷入尴尬的境地。在王、范通电主和的次日,段即向大总统冯国璋请求辞去国务总理职。11 月 18 日,鄂督王占元、赣督陈光远、苏督李纯(时称“长江三督”),秉承冯国璋的旨意联衔通电,主张北京政府与西南各省撤兵停战,并表示愿负调停之责。①22 日,冯国璋批准段祺瑞辞职,并装出准备同西南当局议和的姿态。

北洋政府停战议和的表示,在护法军政府和西南军阀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孙中山于 11 月 18 日发表时局通电,明确表示“此次西南举义,既由蹂躏约法,解散国会,则舍恢复约法及旧国会外,断无磋商之余地”①。非常国会也致电程潜,揭露北洋政府“阳托调和,阴则厚增援兵”,要程潜等迅速进攻岳阳。联军占领长沙后,孙中山又动员驻扎湖北的北洋陆军第九师师长黎天才和湖北第一师师长石星川响应护法,与长沙联军向岳阳、武昌对进,“以成腹背夹攻之势”②,争取出现“控扼武汉重镇,湘鄂连为一体” 的形势。黎天才等接电后,立即部署起义,准备与护法联军协同动作。然而, 桂军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针。11 月 28 日,在陆荣廷授意下,谭浩明擅自发出了停战议和的通电,声称“段祺瑞奉令免职,根本已得解决,自应 照约法停战”③ 。孙中山对此十分愤慨,一针见血地指出:“陆此次出兵,本在攫取湘权,长沙既得,其欲已偿,故一再 电冯停战,而未及旧国会之应恢复,对于岳州北军,亦无驱逐之意,于军府始终无诚意之表示,致冯意益肆,局势如此,危险实甚”①。程潜等湘军将领虽对议和持有异议,但因湘军兵力不足,且恐进一步搞僵与桂系的关系,故亦未及时发兵进攻岳阳。于是,孙中山又把希望寄托在滇系军阀身上。12 月 10 日,他致电滇督唐继尧,促其疾速率领滇军沿长江东下,与黎天才、石星川之鄂军会攻武汉,指出:“陆主停战议和,全出于自便私图”,“望蓂帅①迅出宜昌东下,进击武汉,则长江以北将来属军府范围,届时陆虽单独议和,亦无能为也”。②

① 《傅督军来电》,《北洋陆军部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① 《傅良佐自讼文》,《民国日报》1918 年 2 月 15 日。

② 《湘灾纪略》第一卷,第 17 页。

③ 《关于调查北军在湘省失败原因之呈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① 《赵恒惕等致陆荣廷、谭浩明电》,《民国日报》1917 年 12 月 3 日。

① 通电署名原有直督曹锟,后他用长途电话向段表白,说此电未经他本人同意,不能负责,否认列名主和一事。

② 转引自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中华书局 1960 年版),第四册,第 1079 页。

唐继尧却回电声称:“川中逆军尚未悉数荡平,猝难东下”① 。这样,孙中山的计划便无法实现,并使湖北黎、石起义军因孤立无援而处境日益危险。段祺瑞下野后,不甘心于对西南用兵的失败。他策动各省皖系军阀,并

拉拢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实力派曹锟,于 12 月 2 日在天津召开会议,一致主战,要求冯国璋明令讨伐湘粤。会议初步制订了两路进兵湖南的计划:第一路推曹锟为主帅,率所部由京汉路南下,经湖北进攻湖南;第二路推张怀芝为主帅,率军由津浦路南下,经江西进攻湘东。会议还确定了各省出兵的数目: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各出一万,奉天(今辽宁)出二万,山西、陕西各出五千。军费由各省自行负担。

冯国璋等人唱着“议和”、“停战”的高调,不过为了敷衍南方;在死守岳阳,维护北洋军阀根本利益问题上,与主战派并无分歧。在天津会议的胁迫下,冯国璋赶紧声明:“本大总统对于湘事决不能尾怜求和”②。12 月15 日,冯正式任命曹锟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张怀芝为第二路军总司令,令各率本路军队南下攻湘。18 日,冯又委段祺瑞为参战督办,段芝贵为陆军总长, 并规定关于参战事务均交参战督办处理,把军事指挥大权拱手送还段祺瑞。

这时,日本政府也表示全力支持段祺瑞和北洋主战派。12 月 30 日,与北洋陆军部签订了一千八百余万日元的军械借款合同。日本帝国主义出面撑腰,大大助长了北洋军阀的内战气焰。1918 年 1 月 8 日,冯国璋通电北洋各督,同意继续对护法军作战。喧嚣一时的南北停战议和活动,为北洋政府赢得了调兵遣将的时间,却使南方军政府内部扩大了矛盾,并丧失了会攻武汉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