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全国掀起反袁浪潮

袁世凯的称帝复辟活动,进一步激起了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打倒袁世凯成为举国一致的目标。

人民群众是反袁的主力军。除上海等城市的工人积极开展反袁斗争外, 许多地方的农民也实行武装起义,攻州占县,动摇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基础。

在政治集团方面,国民党被袁世凯非法解散后,孙中山于 1914 年 7 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武装讨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各派中反袁斗争最坚决的革命力量。1915 年夏,该党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指派干部分赴上海、山东、陕西等地,筹设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军的总司令部,联络军队和会党,策划武装起义或进行暗杀活动。1915 年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广东革命党人在惠州、博罗、佛山等地组织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1 月 10 日,上海革命党人刺死了袁的重要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接着发动了“肇和”舰起义③。1916 年 2 月, 山东的革命军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连克十余县,威胁省城济南。此外,由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其它零星起义遍布全国各地。但是,由于中华革命党人仍然不注意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暗杀或策动一些会党和旧军队进行军事冒险, 最后都难免失败,因而并没有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造成重大的威胁,也未能

② 《白朗起义》第 225 页。

③ 闲云:《白狼始末记》,《中华小说界》,第 152 页。

把全国的反袁力量领导起来。尽管如此,这些武装起义,对于全国的反袁斗争起到了激励和鼓舞作用。

在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的同时,一部分拒绝加入该党的前国民党骨干,在东京成立了“欧事研究会”④ 。由于他们开始时没有提出反袁的口号和纲领,因而在群众中影响不大。后李烈钧、方声涛、熊克武等人投入云南的讨袁行列,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李根源、程潜、钮永建、柏文蔚等后来也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

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本为袁世凯的追随者,后来由于遭到袁的冷落和遗弃,同时也看到袁的复辟帝制活动遭到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一个“普天同愤”的局面即将出现,才决定改弦更张,转而反袁。当时的进步党,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实力和影响,并得到一些官僚、政客和军阀的支持。他们利用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弱点,把领导反袁斗争的旗帜抓到了自己的手里。梁启超与进步党军人蔡锷①密商后,决定了一文一武两步方案:梁启超发表文章, 夺舆论先声;蔡锷伺机离京回滇,策动军事讨袁。

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北洋军阀内部也产生了离心倾向,甚至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心腹干将,亦纷纷离袁自保。1915 年 5 月末,陆军总长段祺瑞称病退居北京西山,不问政事,不久便被免职。江苏将军冯国璋对复辟帝制持敷衍态度,并与反袁势力暗通声气。袁对冯拥兵外省很不放心,12 月调其任参谋总长。冯以“害病”为借口,拒不到任。国务卿徐世昌对复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赞成,并于 10 月辞职离京。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 直接削弱了袁世凯的统治力量。

④ 《赵倜致徐树铮函(1914 年 3 月 6 日)》,《白朗起义》第 126 页。

① 王仲霖:《麻黄支队防匪记》,《白朗起义》第 277—27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