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川滇两省出兵平乱

一、北京政府的平乱决策及川滇两军的作战部署

正当西藏亲英分子驱赶驻藏川军之际,川边地区的藏族上层分子,由于赵尔丰实行的“改土归流”政策危及他们的统治,加之受西藏亲英分子的指使①,于 1912 年 5 月也发动了叛乱,并得到西藏叛乱武装的直接支持。两月之内,川边地区的不少州县先后落入当地和西藏的叛乱武装之手。巴塘、昌都被围,乍丫(今西藏察雅东)、江卡(今西藏芒康东)、乡城、稻城、理塘相继失陷,河口(今四川雅江)岌岌可危,川藏交通因之断绝。滇、川两督屡请北京政府出兵西征。全国各族人民一致谴责英国勾结西藏亲英分子分裂中国的罪行,猛烈抨击北京政府的对外妥协政策。在舆论的压力下,北京政府于 1912 年 6 月 14 日正式电令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川军入藏平乱,令云南都督蔡锷派滇军入藏增援;同时,通告英国驻华公使,声明“此次川军入藏全为平乱,至希英国严守局外中立”①。

尹昌衡接电后,迅速作了西征的准备。其作战计划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南北两路“首尾夹攻”的方针,首先控制川边重镇理塘和进藏咽喉要地昌都,而后分别南下,夺取稻城、乡城、乍丫、江卡等地,以巩固川边地区。第二阶段:从打箭炉(今四川康定)以西的十余营边军中,选拔“有志之精兵”数百名为前锋,其余各军继后,乘胜直趋拉萨。同时派得力喇嘛前往拉萨劝说达赖脱离英国的羁绊,维护祖国的统一。

蔡锷接令后,命滇军参谋厅总长殷承◻为西征军司令,率队进发。蔡锷考虑到川滇两军如先会师巴塘,再行进藏,不仅粮秣难继,而且可能扩大由辛亥革命以来所引起的川滇两军之间的矛盾,因此主张滇军经维西及西藏东南地区直趋拉藏。这样,既可缩短路程,又可形成军事上的有利态势,使“滇犄其南,川捣其东,首尾策应,形势都归掌握”② 。北京政府不同意蔡锷的主张,而令滇军取道中甸北上,先支援巴塘,以固滇边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