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翁伯仗义行侠
郭翁伯,即汉代的著名“游侠”郭解(xiè)。“游侠”,在古代中国,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社会势力,颇有些像西方的罗宾汉和佐罗一类人物。他们重信义,结私交,仗义勇为,敢于挺身而出反抗强暴,扶弱济困。
今以郭解为例,以见其道德风貌之一斑。
郭解是武帝时轵(在今河南济源县南)人,约和司马迁同时。他少年任侠,“以躯借交报仇”。及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振(救)人之命,不矜其功”。他姐姐的儿子依仗他的势力,曾在与人饮酒时,强其干杯;此人不能任,即以酒灌之。此人气急败坏,乃拔刀杀之, 逃亡他乡。解姐怒对解曰:“以你郭解的为人,别人杀了我的儿子,连凶手都抓不到!”乃弃子尸于道旁,不予埋葬,以此来羞辱郭解。郭解使人四处打听此人的下落,准备报复。谁知此人自动回来,并据实告解原委。郭解听了之后,不但不怨恨此人,反而说:“您杀得对,是我外甥没理。”于是就放走了他。这件事传出之后,大家都齐声称赞郭解的义气,于是归附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郭解平时出入来往,路旁的人总是自动回避。有一次,却有一人张着两腿,手按双膝,坐在一旁,瞪着眼看他。郭解派人问了他的姓名,知道此人很穷。有人说,把他杀掉算了。郭解说:“不可。我在故乡县邑居住而不被人礼敬,是我的德才还修得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乃私下对县吏说:“此人是我的朋友,他家里很穷,轮到他服徭役时,请多多关照。”于是,每当他服徭役时,县吏就开脱了他。此人感到很奇怪,乃问县吏,县吏告诉他, 是郭解让他开脱的。此人听后,乃“肉袒谢罪”。一些年轻人听说此事,就更加仰慕郭解的为人了。
洛阳有一对仇家,地方豪绅从中调解多次,都解决不了。郭解听说,乃夜见仇家,予以劝说。仇家也竟听从了郭解,答应与对方和好。郭解乃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豪绅从中调解多次,都没成功,而今却听从了我,我怎
能跑到外县去伤害人家豪绅诸公的面子呢!请不要说是我调解的,等我走了之后,洛阳豪绅再来调解时,你们听从他们就是了。”于是,郭解连夜离去, 不使人知。
郭解待人接物,谦恭礼让,从不乘车进入县衙。到邻近州县,为人办事, 能办就办,不能办也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同情,然后才敢尝人家的酒食。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并争着为他效劳。
当武帝迁天下豪富于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县)时,大将卫青说:“郭解家贫,不能算豪富,可不迁。”但武帝却说:“他虽为布衣,但却能使将军为他说话,可见他家不贫。”于是,解家遂迁。远近人士听说郭解西迁,“送者出千余万”,入关以后,“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后因有一儒生说郭解“奸犯公法”,被解客所杀,而郭解本人并不知此事。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说:“郭解本人虽不知此事,但其罪甚于他亲手杀人,当处极刑。”于是就族灭了郭解一家。
司马迁在记述他的一生之后说:“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于戏,惜哉!”不知读者诸君有同感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