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且仗义折秦王

“秦王”这个称号,在战国时代,简直是强暴的代名词,它使人不寒而栗。然而秦始皇灭韩、亡魏、并楚、吞赵、下燕、攻齐,不到十年时间即达成其“九州平,四海一”的宏伟目标,这个统一的趋势,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但这并不排斥我们对六国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及其为维护本国尊严和生存所做努力的敬意,这是两回事。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给秦始皇以历史肯定的同时,又给屈原和蔺相如等反秦爱国行为以道德的颂扬。唐且仗义折秦王也是属于这一类的故事。我们这里突出介绍他作为一个弱小国家的使者竟敢与强暴的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威武不屈精神。

唐且(jǔ)或称唐睢,战国魏人。据史书记载,此人既富口辩,又有胆识,是个老练的外交家和坚贞的爱国者。秦昭王时,齐、楚联合攻魏,魏王多次派人去秦国求救,“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这时,唐且就曾自告奋勇,西向说秦,并使“秦昭王遂为发兵”。不过那是以前的事,而这一次,与之打交道的可不是秦昭王,而是更不好惹的秦始皇。

秦始皇灭韩、亡魏之后,为了扫除中原一带的异己势力,曾想吞并原为魏国的附属国安陵(在今河南鄢陵西北)。他派使臣对安陵君说:“寡人想用五百里方圆的土地交换安陵,您安陵君可答应寡人吗?”这自然是一种讹诈。但是,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祖宗留传下来的土地,也不能拱手让给别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安陵君回复说:“承蒙大王特加恩典,用大块土地来交换我小小的安陵,这自然很好;虽然如此,但寡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希望能始终保有它,而不敢同别人交换。”秦王一听,很不高兴, 心想,这个小小的安陵君也太不识抬举了,看来他是准备敬酒不吃吃罚酒了。这时,安陵君心里也很嘀咕。他很清楚,秦王是虎狼之君,惹恼了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于是就派唐且出使到秦国去斡旋此事。秦王一见唐且到来, 便开门见山问道:“寡人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贵国安陵,而贵国国君却不听寡人的,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是轻视寡人不成?”唐且回答说:“不, 不是这样的。寡君受地于先王而想保有它,纵然是千里,也是不敢交换的, 岂止是五百里呢!”秦王一听,勃然大怒,对唐且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且回答说:“下臣不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就会使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面对这种恐吓,唐且毫无惧色,他从容镇定, 针锋相对地反问道:“大王您听说过普通布衣之士发怒时的情形吗?”秦王轻蔑地说:“布衣之士发起怒来,也不过是把帽子脱掉,光着双脚,用头撞地罢了。”唐且说:“不,这是庸夫之怒,而不是士人之怒。当年,专诸刺王僚的时候,彗星掠月而过,聂政刺韩傀的时候,白虹直贯太阳,要离刺庆忌的时候,苍鹰奋击殿上。这三个人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但当他们内心的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预兆就会从天而降!他们三人若再加上我, 那就是四个了!我要真的发起怒来,那就只躺下两具尸体,流血也不过五步之遥,但天下人却都要为之穿白戴孝,这样的事在今天就会发生的!”说着, 就拔剑而起,怒视秦王。秦王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用恐吓的办法是不行的,于是态度就缓和了下来,挺身长跪,连忙赔礼道歉说:“先生

请坐,先生请坐,何必如此呢!寡人明白了,韩、魏灭亡而只有五十里地的安陵却保存了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的缘故啊!”

唐且的这种不畏强暴的威武不屈精神,不但使当时的秦王为之“色挠” 并“长跪而谢”,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会使人肃然起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