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进取篇

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景帝中元五年

(即公元前 145 年,一说是武帝建元六年,前 135 年)。父亲司马谈是武帝的太史令。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也曾有志于“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不废“天下之史文”,所以对儿子寄有殷切期望。而司马迁本人也很勤奋好学。20 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云游四方, 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

司马迁壮游归来,被任为郎中,不久,即奉命出使巴蜀。元封元年(前110 年)父亲病故。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于是,乃缀辑整理史料,准备撰写《史记》。但是,正当他埋头著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落到了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 99 年),武帝派二师将军李广利大代匈奴,并派

李陵率领 5000 人出居延(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西征,以为“助军”。不料为匈奴三万骑兵包围,李陵被迫投降。就因司马迁对此凭着自己的良知说了几句公道话,于是,“不深晓”而专断的汉武帝就“以迁诬罔,欲沮二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腐刑,就是对犯人施行“性变”手术的一种酷刑,也叫宫刑。这不但是一种野蛮的刑罚,而且对士人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甚至被认为是辱及先人的奇耻大辱。在身心遭受如此严重摧残而又因“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逊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而陷于绝境的司马迁何尝没想到死,但他却因

《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而强忍悲愤,隐忍苟活,并用西伯拘羑

(yǒu)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著《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以及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等先贤发愤著书的事例来激励自己,去回答命运的挑战,以“偿前辱之责”。

太始元年(前 96 年),司马迁出狱,并任中书令,以宦官的身份供职内廷。这时,经过诸多磨练而在各方面都臻于成熟的司马迁,一方面在毕恭毕敬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完成父亲的遗命。又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大约在武帝“驾崩”(后元二年,前 87 年)前后,他的生命之火也悄悄地熄灭了,具体时间,由于史书失载,所以至今还是个迷。不过,他虽“没没以终”,但他的道德人格和奋发自强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却同他的《史记》一样,永远为后人所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