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排难解纷

帮助别人,排患释难,消灾免祸,而不索取任何报酬,这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鲁仲连就是具有这种高尚行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鲁仲连,是战国晚期的齐国人,他“不肯任宦任职,好持高节”,喜欢替人排难解纷,却秦救赵即其典型实践。

赵孝成王(武灵王之孙)时,秦将白起于长平(在今山西高平附近)大破赵军 40 万之后,即东围邯郸。而大小诸侯,慑于秦国的威力,谁也不敢出兵相救。魏王虽派将军晋鄙前去救援,但也逗留荡阴(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畏缩不前。同时,魏王又使新垣衍去赵,企图通过平原君赵胜说服赵王拥护秦王称帝,认为这样,秦国“必喜”,自会罢兵而去。显然这是一种屈辱求和之策,而且是一厢情愿,未必奏效。平原君虽也明知此非上策,但由于长平新败,心有余悸,故也犹豫不决。正在这时,鲁仲连来到了赵国。他在听说魏王想让赵国尊秦为帝之后,就去见平原君并通过他又去面见新垣衍。新垣衍说:“依我看,来到这危城之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而先生似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久留在此而不离去呢?”鲁仲连回答说:“秦国是个弃礼义而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来驱使其战士,把百姓当作奴隶;它即使能肆然称帝,并推行其暴政于天下,那我鲁仲连也只有蹈东海而死,决不作它的顺民百姓!我之所以来见平原君,就是想帮助赵国避免这种厄运,而不是为了我个人。”新垣衍说:“您怎么帮助赵国呢?” 鲁仲连说:“我将使魏国及燕国助之。齐国与楚国已经约定帮助它了。”新垣衍说:“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您怎能使魏助赵呢?”鲁仲连说:“魏国没有看到秦王称帝的祸害;如果它看到了这一点,那它就一定会助赵的。”新垣衍说:“秦称帝有何祸害?”鲁仲连说:“以前,齐威王率天下诸侯朝周, 诸侯都不朝,而齐独朝之;后不久,周烈王驾崩,齐赴丧晚了,周就怒称要斩‘东藩之臣’。威王这样做,结果怎样呢?为天下笑而已。”新垣衍说: “先生就没见过作仆人的吗?10 个仆人跟随一个主人,是力不胜而智不若吗?不是,而是害怕主人。”鲁仲连说:“难道梁国和秦国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吗?⋯⋯齐王往鲁国去,夷维子甘愿充当他的仆从,问鲁君说:‘你怎么接待我的君王呢?要知道我的君王是天子,而天子巡狩,诸侯就得将祖庙空出来以供驻驿,并将城门的锁钥献出来,而且还要站在堂下侍候膳食, 天子吃完之后,才可退而听朝。’鲁人一听,愤然将锁钥投之于地,拒绝齐王进入。齐王入鲁不成,又准备去薛(在今山东滕县南),而假道于邹(今山东邹县)。当时,邹君去世,齐王想入吊一番,以示礼敬。于是,夷维子

就又对邹人说:“今天子来吊,主人必须背着殡棺而立于西阶,北面哭,而天子则于阼(zuò)阶上南面而吊。”邹之群臣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那我们宁肯伏剑而死!”这样,齐王就连小小的邹国也不敢进入了。现在,秦固然是万乘之国,而魏国也是万乘之国,为什么一定要尊它为帝呢?难道三晋的大臣(魏乃晋国三家大夫之一)还不如邹、鲁的仆妾吗?再说,秦一旦称帝, 也一定会按照它的爱憎而变易诸侯的大臣,到那时,怎能保证魏王平安无事呢?”新垣衍听完鲁仲连上述一番议论之后,就起身再拜,说:“我原来以为先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现在我才知道先生乃是位杰出的胸怀天下之士。我从今以后不敢再说拥秦称帝的话了。”秦将白起听说此事后,立即退兵 50 里。而这时,魏公子无忌(即信陵君)应平原君之请,通过魏王的宠姬如姬将兵符窃到,并夺晋鄙军以救赵,秦军遂引去,赵围乃解。

秦军退走之后,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但鲁仲连“终不肯受”,于是乃置酒宴,酒酣起前,以千金为赠,以表谢意。鲁仲连笑着说:“所贵为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若)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完就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但他的高尚品德却永远镌刻在我国传统道德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