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断层

现在,要命的还有人才问题。这据说是科技竞争的核心。我们尽管可以努力不去提这件事,但总禁不住又要想起罗斯林研究所里的华人。中科院院士程耿东向中国的政府官员作报告时说:

我们花了大价钱使外国的科学技术成为了中国的第一生产力,而我们花了大力气培养的中国的科教人才反而成了外国的第一生产力。(注 14)

人才危机正在来临。一个原因是有一个 10 年“文革”的断层和一个 10

年出国潮。这两个外国都没有。目前有 27 万人出国,回国者仅 9 万。

中国可能在世纪之交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引起了出席今年“两会”的一些代表和委员的关注。

中国老年问题委员会负责人王照华提供的一份调查表明,到 2000 年,中国 42%以上的正副教授和 50%以上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农艺师都将退休。

调查说,全国 100 多万高级职称人才中,45 岁以下的仅 6.3%,35 岁以下的仅占 1.1%。另外,有大量人才流失。

“中国已到了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他说。人才短缺,尤其是科技人才短缺,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带来很大影响。

这种局面跟“文革”中少培养了一代人有关,也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形成的人才供需矛盾。

中科院 1997 年工作会议也提到了这方面的困难。

⋯⋯中年一代科学家是支撑我们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10 年浩劫,耽误了他们施展抱负的宝贵青春年华。科研经费拨款制度改革以后,他们处于社会竞争的第一线,“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负担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年早逝”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面临退休年龄,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有些人的职称、住房和待遇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现在 30 多岁的青年一代人出生在困难时期,生长在动乱时期,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是否会甘于一时的清贫,坚持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注 15)

这是全国两千多万科技队伍的面临的共同问题。注释:

(注 1):1997 年 4 月 20 日《科技日报》

(注 2):1997 年 3 月 18 日《广州日报》

(注 3):1997 年 3 月 27 日新华社电讯

(注 4)1997 年 4 月 20 日《科技日报》

(注 5):1997 年 4 月 27 日《人民日报》

(注 6):分别引自《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南方周末》、

《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北京科技报》、《深圳风采周刊》、《工商时报》等

(注 7):《中国科技论坛》1996 年第 2 期

(注 8):两篇都为新华社于 1996 年 12 月 24 日播发

(注 9):参见 1997 年 3 月 27 日《中国经济时报》

(注 10):1996 年 1 月 13 日《光明日报》

(注 11):1995 年 12 月 27 日《中国科学报》有关文章

(注 12):同上

(注 13):1996 年 9 月 27 日《中国科学报》

(注 14):《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新华出版社,1997 年

(注 15):中科院 1997 年度工作会议文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