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穷兄弟安新家

“大桥效应”是意味深长的。三甲庄结束了祖祖辈辈无桥的历史,三甲庄人看到了勤劳致富的希望。之后,市开发又趁热打铁,无偿投资 13.4 万

元建起 142 平方米的新砖瓦房,配置了办公桌、排椅、沙发,安装了程控电话,从而结束了村“两委”在牛棚办公的历史。此外,他们还投资 1,4 万元,为村里新建了配电室,改造了配电盘,整修了长达 1000 米的电力线路,

并动用施工机械,发动群众修筑了一条宽 8 米。长 500 米的大路。 这是一条通往村外世界的大路,沿它走下去,便满眼无限风光。

三甲庄人动情他说:是城建开发帮扶俺们支起了门头安了个新家啊! 家安好了。宁当家的便捉摸着如何发家。

1995 年 1 月 18 日,宁经理和丛洪滋副经理一起去三甲庄。“快过年了。”宁运久还惦念着三甲庄的穷乡亲们。

头天,宁运久号召公司全体员工为三甲庄的贫困户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过上一个“暖暖的冬,火火的节”,员工们踊跃捐助,短短时间里,共收到捐款 6450 元,衣服被褥 430 件。

这是一个只有 300 人的公司啊!可使人感到吃惊的是,几百件衣物几乎全是新的!听人说有的员工“监守自盗”地从家里拿来里外三新的被褥和棉袄棉裤,有的“顺手牵羊”地送来羽绒服之类的新潮玩意儿,有的家里没有存货,索性掏腰包去商店里买。在人们印象里,捐物一般是家里“退役”的二手货。可热心肠的开发人不是在“打发叫花子”,而是诚心诚意地帮助亲人。

办公室的同志坚决他说: “完全是自愿的。老总们捐的钱最多。宁老总说市开发和三甲庄都是一

家人。”

是一家人。公司档案里有关三甲庄的 5 份红头文件,说题目就够感人的了:《关于三甲庄蔬菜大棚情况的报告》,《关于在三甲庄实施“万元户工程”和“党员帮带联户致富工程”的意见》等等。在公司大事记里,有三甲庄的大事 12 条:驻村干部进驻三甲庄;大桥竣工剪彩;三甲庄马赛克厂投产;公司文艺队前往三甲庄慰问演出;⋯⋯

驻村干部丛培友说:“宁经理和老总们忙,但老挂念着乡亲们。扶贫一年半,就来了 30 多趟。

1995 年老总得了心肌梗塞,11 月 12 号去北京治病,8 号还吃着药专门跑了趟三甲庄,感动得乡亲们眼圈都红了。另外,我每个礼拜一回来参加办公调度会,专门汇报三甲庄的情况。他这人心特细。有一回我汇报村里经济的基本情况,他说‘你说的数不准’,这下坏了,牛羊猪什么的好数,鸡鸭鹅的怎么数?孙晓东愁急了,他大学没学数学,但学了中文,便趁学校放学时,动员全体小学生挨家挨户数鸡去,数得满村鸡飞狗跳的,孙晓东也累草

鸡了。”

宁运久自己“探亲”,还组织党员“访友”。

为了使党员干部都了解三甲庄的情况,加深与三甲庄人的感情,赵吉泉书记带领公司 50 多名党员干部到三甲庄访贫问苦,大伙走巷串户,坐在炕头上与乡亲们促膝谈心。当党员干部们看到许多乡亲生活困苦,除了破屋子烂铺盖别无任何家当时,许多同志流了泪。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但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兄弟吃苦受罪而袖手旁观么?

“探亲”回来后,宁运久因势利导,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在全公司开展了“为三甲庄特困户献爱心”活动。于是,就出现了本节开头的一幕。⋯⋯车过三甲桥,村里一片欢腾。乡亲们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迎接亲人们

进村。

在简朴的捐赠仪式上,当着全村几百口子老少爷们儿的面,宁运久动情地掏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三甲庄的父老乡亲们,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公司全体员工为你们捐了 6450 元钱和 430 件衣物。东西不多,但表达了我们开发人对穷兄弟

们的一点心意(热烈掌声)。对村里的十几个特困户,每人发给 150 元和几件衣物,使你们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大年三十买瓶酒,割几斤肉,一家人快快乐乐吃上顿团圆饺子(掌声)。剩下的 5000 元钱,准备给你们留做生产基金,特困户缺劳力,老头儿老婆儿的喂只羊养群鸡买几只长毛免什么的,每户给你们三百二百的。乡亲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土能生金,山能进财,有我们的大力支持,有你们的辛勤劳动,三甲庄一定能尽快走上富裕之路。⋯⋯”

在热烈的掌声中,特困户们激动地从宁运久手里接过红包,然后恭恭敬

敬朝他鞠了一躬。

仪式结束后,宁运久兴致勃勃参观了蔬菜大棚。

尽管外面冰天雪地,但大棚里热气扑面而来。小拳头大的西红柿已微微发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