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败走麦城

“退稿大王”在短短的时间里摇身一变成了“发稿大王”,且稳稳坐上了报道组长的铁交椅。而且,什么文曲星、文胆、威海一支笔,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对此,他有一剂机警的“醒酒药”,现录如下:

做名人,不丢人, 淡名分,平常心。丢人不是名人,

名人绝不丢人。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差点使“一支笔”败走麦城。

这故事叫“黑龙变白龙”,起因是宁运久撰写的一篇治理环境污染的报道。

当时的威海还不是全国卫生城,市区内二十多支大烟囱冒出的滚滚“黑龙”污染着美丽的小城。为此,市委、市府痛下决心,加大治理力度,在春节休假期间,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一举砍倒了 13 条“黑龙”,使之变成了“白龙”。这是一件利市利民的好事,“一支笔”当然极敏锐地捕捉到这条新闻。没想到文章发表时,编辑把题目改为《威海市“黑龙”变“白龙”》, 局部变成全部,当即在部分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断章取义地置文中“制伏 13 条黑龙”而不顾,声称市府鼻子底下的橡胶厂还“黑龙滚滚”呢,便断言宁运久是个为市府脸上贴金的“吹牛大王”。

城头变幻大王旗。“发稿大王”一夜之间变成“吹牛大王”。市委本来

要提拔他当宣传部副部长的,这下也石沉大海了。一时间,威海街头流言鹊起,“黑龙变白龙”成了他一顶摘不掉的帽子。以至十几年后还没人给他“摘帽”:就是那个黑龙变白龙的宁运久?

说句公道话,那文章无论从文字、数字和事实来说,都是无可指责的。在近 500 字的文章里渗透着作者多么强烈的环保意识。有意思的是,10 年后的 1990 年 10 月,当威海市戴上了“全国第一个卫生城”的桂冠时,功不可没的宁运久却戴帽依旧。

当时宁运久如芒刺满背鱼骨在喉,他心痛心酸且心凉。他是个烈性子人, 一是一,二是二,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真想大笔一掼,吼一声“老子不写了”!自己呕心沥血爬格子熬夜的图个什么?⋯⋯可宁运久毕竟成熟多了, 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了。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他深知自己手中笔的分量和肩头的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