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打响

解剖文章。用剪子裁下报纸上刊发的各种文章:新闻,述评,综述,言论,消息,报道,通讯,⋯⋯分门别类之后,再用目光之刃细细剖析,从字里行间中摸索门道,从五脏六腑里寻觅“穴眼”。接下来便是实用主义的摘抄妙句,拿来主义的烂记于心。

整整一个冬天他仿佛进入了休眠期,按兵不动地一个字没写,他在暗暗积蓄力量,蓄机而发。

一冬瑞雪不断,早春田野泛绿。人欢马叫的春耕开始了。

早春二月,窝了一冬的宁运久绷紧了那根叫作“新闻敏感”的神经,骑上自行车直奔孙家疃公社,蜻蜓点水般地在全公社扫描了一遍之后,并不遥远的远遥大队便被他稳准地套进了光圈。坐上了村支书的炕头拉春耕,走进了农民的土地上谈生产,几天下来,腹稿成形了,视角还挺独特;备耕生产备什么?千重要,万重要,最重要的是抓好生产队领导班子的落实。他龙飞凤舞了一个晚上,1600 个方块字便组成了一篇题为《远遥大队备耕生产扎扎实实深入开展》的大文章。

稿子寄出去他便静候佳音。尽管他心底还有点发虚。没想到一炮打响。

1971 年 2 月 18 日的《新烟台报》在二版头条将文章全文发表,并配以“千头万绪抓根本”的编后话。仅仅过了一天,山东省最权威的党报《大众日报》居然在头版头条也发表了该文,此后,许多报纸纷纷予以转载。

宁运久兴奋极了。春果如果香甜,秋天肯定是不错的年景。

在此后的整整一年里,他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雨,走遍了威海的山山水水。伴着昏黄的灯光,大笔重彩浓抹。蘸着洁白的月光,稿纸一派灿烂。威海睡了的时候,他醒着。威海醒来的时候,他睡了。“写作机器”夜以继日地转动着,大块块的文章飞鸿般飘走了,⋯⋯

秋天,他稿纸的田野里一派金黄,笔之镰刀收获着喜悦。

在短短一年里,他撰写的 23 篇稿件被新华通讯社、《大众日报》等重

要报刊发表,并有 4 篇登上了党报的头版头条。宁运久一举成名。

编辑们震惊了:默默无闻的宁运久,难道是一夜之间从地里冒出来的? 年底,宁运久被《大众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这荣誉称号,他一气披

挂了 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