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大手笔

据有关材料显示:在拥有 12 亿人口的中国,还有 1 亿文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教育小国”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宁运久常常与部下谈起日本经济的成长史。100 年前的甲午战争,以大清帝国的惨败而告终。马关条约一张汇票,中国两亿五千万两白银源源流入日本的国库。这么一大笔钱用来做什么呢、据说,人家专款专用了,全部用于教育了。这笔天文数字般的金钱,将日本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一个档次,为此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他们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导致经济大厦坍塌,但他们凭借较高的国民素质和科技实力,只用了 40 年的时间,便在二战的废墟上筑起了世界第二的经济主体。

说这话的时候宁运久语气很沉重。

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太多了。尽管国家每年从财力有限的经费中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教育,但对于欠帐太多的教育事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师住房紧张,⋯⋯

宁运久,这位师范毕业但一天教师没当的企业家,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想起了于学忠。

如果说一位旧时代的爱国将领尚有捐建小学之义举的话,那么,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家对此怎么能无动于衷?

他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诉诸行动了。他企图以自己的壮举引起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并群起效尤。

在区开发时,他得知教师住房紧张,便主动为教师提供住宅 121 套,其

中无偿提供 80 套,面积 5600 平方米,价值 480 万元;利用学校地皮无偿建房 41 套,面积 2S00 平方米,并用了 18 万元为学校购买教学设备。

这是威海企业界捐资教育的最大手笔啊!

一块黑底木匾上刻着四个金光灿灿的大字:尊师重教。这是威海教育界对他无言的褒奖。

到市开发以后,宁运久对教育仍情有独钟。为统一路小学无偿拆建操场投入 219 万元;

投资 13 万元为城里。码头小学建立“微机室”和“语言室”;

“从娃娃抓起”,支援幼儿园学前教育 5 万元;

为威海一中捐助 20 万元用于校舍改造;

为此,公司获“功在千秋”锦旗一面,宁运久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有人不理解了:捐助教育对企业有什么好处?

宁运久认为,这对国家有大大的好处。实际上,说“捐助”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笔目光深远的“长期投资”。

也有人风言风语了:宁运久这是花钱买名。

宁运久对此不屑一顾。如果这算作“花钱买名”的话,如果全国的企业家都如此“花钱买名”的话,我们的国家将扬名于世,我们民族的腾飞将指日可待,我们的孩子们将不再为了几块钱的学费而犯愁,我们将用不着实施“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

从这种意义上讲,宁运久是企业家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