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象小组怎样为生产、生活服务

天气的冷热干湿和阴晴雨雪的变化,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因此中学的乡土气象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设法为当地生活生产服务。具体的做法是:

  1. 发出天气预报信号

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除将气象要素的观测记录按时公布在“天气报告牌”上,还必须发出天气预报的信号,好使全校师生和附近居民根据信号来安排生产、学习和生活。如果是城市学校,可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竖立一根长竹竿挂旗作为预报的信号。红旗表示晴天,黄旗表示大风,绿旗表示阴天,蓝旗表示下雨,白旗表示下雪。早晨 7 时挂出

绿旗,即预报今天上午是阴天,午后 12 时半挂出红旗,即预报下午是晴天。晚上也要挂出信号标志,但信号旗在晚上看不见,就以各色灯笼代替。只要在竿子顶端装个电灯,灯上套个灯笼壳子,就是天气预报的信号了。譬如说,晚上 7 时挂出红灯笼,即预报明天是晴天;挂出蓝灯笼, 即预报明天要下雨。

晚上的信号更加醒目,如果竿子较高,几里地以外都可看见。只要每天按时挂出信号旗和信号灯,就会使全校师生和附近居民养成观察预报信号的习惯,从而成为学校和附近工厂、村庄学习、生活、生产上不可缺少的需要。

  1. 积极对待特殊天气预报

当掌握到大风、暴雨、霜冻等特殊天气预报时,为避免学校财产的损失,气象小组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全校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譬如可以用黑板报、大字报的形式发出灾害性天气预报。或通过学校有线广播向全校师生播放未来灾害性天气预报,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例如:“大风将要来了,同学们、老师们要注意将教室和宿舍的门窗关好,要检查屋角檐头有没有危险的地方⋯⋯”。再如“大雨快要来了,同学们、老师们晒在外面的衣服要赶紧收回,室外的露天物资要加以掩盖;通知学生下午来校要穿胶鞋、带雨伞;露天黑板报要抬到教室里去。”等等。要想在特殊天气到来之前,向各方面提出具体而有效的建议,气象小组的成员必须经常注意周围的环境,熟悉本校的一切事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校学习、生活服务。

  1. 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主动将预报送上门

要使气象小组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必须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联系,每天将预报送上门。究竟与哪些部门联系,这要由学校所在位置和学校本身具体情况来决定。从学校本身来说,气象组平时可将天气预报主动送给总务处、校办工厂、厨房、膳管室、学校医务室、体育室、劳技教研组、爱委会等部门,这对他们科学地安排工作十分有利。譬如总务部门有了预报,就可以安排未来的劳动任务和场地人力的分配;膳管室有了预报,就可及时采办和处理粮食、蔬菜以及挑水理菜等工作; 体育室有了预报,就可更好地安排体育锻炼,如接到下雨的预报,室外体育课无法上了,体育老师就可提前做好室内教学的备课工作。

遇到一些突出的工作或特殊的任务,更需要气象小组加强天气预报的工作。譬如每逢大的节日,像“五一”、“国庆”或学校运动会、春游、秋游、文艺节、体育节、军训等都需要根据预报来安排各种活动。分送上门的预报不要千篇一律,要研究未来天气的性质,考虑各部

门的需要。要分清部门,繁简有别,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建议。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多多与有关部门联系,熟悉各部门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因此气象小组的同学们既是预报员,也是采访员。他们应当是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认真负责和不辞辛劳的人。

在校外,也尽可能做到服务上门。譬如农村学校可以向有关的乡镇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气温、气压与湿度关系的资料;向附近一些农业承包单位和乡、村两级行政部门提供一些主要农作物所需要的温度、日照等方面的资料。城市学校除向附近工厂提供有关气象资料外,还可向城郊蔬菜种植队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以便他们科学地安排生产任务。这些工作做好了、做长了,对培养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科学研究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都是十分有利的。

  1. 进行物候观测为农业生产服务

中学乡土气象的研究在为生产服务方面,应重点放在农业上,因为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更密切。作为气象小组的成员必须懂得主要农作物需要什么气象条件、怕什么和怎样预防等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有计划地进行物候观测。

什么叫做物候观测呢?简单地说,物候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在天气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所表现出的现象。这里要讲的主要是指农作物的物候现象。如抽穗、开花,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等。对这种物候现象出现的日期进行系统地观测,就叫做物候观测。各种作物的物候现象的出现,如出苗、拔节等都有它一定的气象指标。如水稻苗期最低温度要 10—12℃,水分要充足。小麦抽穗最适宜的温度是 20℃。再如早熟玉米从播种到乳熟需 860℃的积温(一般是 5℃以上温度的累积计算)。如果满足不了作物这些要求,农作物的产量将会受到影响。

要摸清各种作物的发育关键时期和生长期的长短,如果没有物候观测记录,就难以作为依据。究竟以什么标准来掌握农时?这是相当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了物候观测记录,就可编制各地自然历,作出各种农时的物候预报。将这些资料提供给农业生产部门参考是中学乡土气象研究为生产服务的重要方面。农业生产部门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事先确定各个时期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以保证农业丰产丰收。现在全国农村大多数地方还没有这方面的科学资料,因此这是我们中学乡土气象研究为乡土经济建设服务大有作为的项目。

怎样进行物候观测呢?

物候观测应在作物和土壤有代表性的田地里进行。我们可以选择学校附近小麦、棉花、水稻或其它主要农作物的田地来进行观测。观测不需要什么仪器,主要用肉眼观测和详细的记录。每隔一天观测一次,观测时间最好每次相同。一般是在下午 2—3 时开始。如果某一作物的发育期是在上午出现的,就要在上午观测。物候观测从播种至收获应该由专人负责,如果人员经常变动就会发生差错。

观测的田地应远离大片的树林、房屋,并且不要在田角上。观测的项目一般有播种日期、发育期、植株高度和密度、病虫害、灾害性天气以及田间工作的情况(如播种、移植、施肥、灌溉、除草、收割)。将观测结果记载到表上去(表 11)。

作物名称

观测日期

播种 发育期 植株生长日期 高度(厘

开始期 普遍期 米)

病虫害情

受天气灾害情

成熟期

田间工作

名称

记事栏

观测地点: 县 乡 村观测者:

有了多年的记录以后,算出各种农作物平均发育期、成熟期、预防虫害报警期等,由此也就可能预先安排生产劳动的操作时期。这种农作物的物候预报,对于农业生产将发挥很大的作用。真正做到这些,那就是我们乡土气象研究的一项成果。

物候资料不仅适用于指导大范围的农业生产,而且对指导小范围的一乡一村的农业生产尤为有利。各乡各村的地势、土壤和小气候条件并非完全相同,物候观测可以表现各乡各村的地形、土壤温度、湿度和光照方面对作物特殊的影响,从而就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各处田亩,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栽培最适宜的作物,并进行更合理的田间管理,进行间作、套种、增加复种指数。

物候观测平凡而艰苦,也无任何现代化手段,但却是培养锻炼人的有效途径。这类观测记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而且是精密仪器所不能代替的。

  1. 搜集天气谚语

在我们祖国农村中,广泛地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天气谚语。这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然而这些谚语大多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为了丰富学生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及加强对农村的科学宣传,广泛地搜集本地的天气谚语,就成为气象小组最有意义的活动之一了。学校气象小组搜集本地的天气谚语是有一定的有利条件的,因为普通中学的学生数一般在 1000 人以上,而且基本上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如果是一所县属中学,学生们的家往往分布在全县的每一个角落,人多面广,搜集容易。

搜集天气谚语也必须广泛地走群众路线,单单依靠气象小组的成员是不行的,但气象小组的成员应当是这一活动的核心,也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宣传者。要使全校每一个学生都重视并积极投入这一活动,还须事先做一些必要的工作。譬如说,首先应通过黑板报介绍一下什么叫天气谚语,附带再举两个实例并加以科学的说明。例如江苏地区有“西风不过酉,过酉连夜吼”的天气谚语。酉时就是下午 5 时至 6 时的一段时间。在天气晴朗时,白昼地面升温很快,空气对流旺盛,地面气流上升,同时高空气流下沉,因为高空气流是自西向东走的,当它下达地面时,由于惯性作用,仍旧维持它的西风方向,这样在近地面层就盛行着西风。可是到了晚上,因为天空无云,地面迅速冷却的缘故,近地面气层稳定少动,所以风力极小。如果日间西风到了晚上还不停息,足见这西风决

不是在晴天因空气对流而产生的高空下沉的西风,而是从西方高气压中心发源地吹来的西北风。这是由于水平面上气压有高低不同而引起的风,所以不可能马上静止下来。举出这样的例子,再经过这样的解释, 不仅可以迅速地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什么叫天气谚语,而且还会引起同学们对天气谚语的兴趣。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积极向学生宣传天气谚语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只有使大家思想上重视了、明确了,才能积极地为这一工作去开动脑筋。此外,还应通过领导,依靠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充分发动全校学生积极投入这一工作,特别是在寒暑假应当作为一项任务向学生进行布置,并订出评比和奖励办法,看谁搜集得最多。但要求不宜过高。只要求他们回家时多留意,听到一条记一条,听到两条就写两条。即使谚语的语句不完整,也应当将意思记下来(因为掌握了它的意思,我们就可以自编谚语),回校时,由各班学习委员汇总后交来。平时,气象小组还可设置一只稿箱,以便同学们随时发现天气谚语,随时可以投递。除了依靠本校同学外,气象小组还应利用余暇有计划、有对象地分期分批下乡,访问一些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天气谚语。

搜集得来的天气谚语,必须按照风、云、雾、天空景象、寒暖、降水、雷电、节气、日月干支、物象等方面加以分类,并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方法加以仔细地分析研究,区别哪些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哪些是属于封建迷信的,但不管属于哪一种,都应当保存。凡属于前者的,就要向群众宣传推广,加以应用;属于后者的,就要向群众揭示它的谬误和不可靠的道理。分类以后,要逐条加以科学的解释。这些工作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是担负不了的,必须依靠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来完成。如果解释不了,可以与物理老师共同研讨,或与本地及附近地区高等学校地理系(或物理系)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解决。最后将这些谚语编印成册,作为资料。它一方面是地理教学中乡土材料的来源,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回乡宣传科学的本钱,同时又是气象小组作补充天气预报的重要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