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国侵略者的局部干涉和乘火打劫的活动

1853 年 9 月 7 日,在上海发生了刘丽川领导的响应太平军的小刀会起义。小刀会起义后,上海清政权马上瓦解,清军望风而逃。上海道台吴健彰在美国领事帮助下逃出了县城。这时外国侵略者赶忙宣布租界“中立”,阻止小刀会进入租界,让清政府获得喘息的机会。接着他们又对小刀会实行了经济封锁,断绝上海租界与县城之间的往来。1854 年 12 月,法国海军提督辣厄尔协助清军炮轰上海县城。小刀会起义军由于缺乏物资供应,在中外反动武装的联合围攻下,于 1855 年 2 月 17 日被迫退出县城,刘丽川在突围中牺牲。坚持了一年多的小刀会起义终于遭到失败。

与此同时,英国侵略者在广州对三合会起义也进行了武装干涉。1854 年底起义响应太平军的广东三合会包围了广州城。1854 年 12 月间三合会的水上武力又在黄埔附近击败了广东水师,广州对外的水陆交通全被截断。英国侵略者于是便公然帮助两广总督叶名琛对起义者进行镇压。英国海军在珠江口及广东沿海一带对三合会一再发动进攻。

在上海,外国侵略者在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的同时,还乘机扩大他们的特权。1854 年以前,外国人在上海租界里仅取得租地的权利,他们每年仍须向中国政府缴纳地亩捐,中国在租界内仍保有大部分主权。他们只是根据 1845 年英国领事和上海道台订立的《土地章程》,可以在租界内建造和修理桥梁、保养和清洁道路、建造沟渠、雇佣更夫等。为此,成立了一个在英国领事领导下的所谓“路码头公会”,对外国租地人摊派税捐,以应开支需要。1853 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大批中国人涌入租界,外国侵略者于是借口保护他们本国的利益,未经中国当局事先同意,由英、美、法三国领事擅自修订了土地章程。从这时起,他们开始在租界内成立他们的行政机构——工部局,并且设置了巡捕,对居住在租界内的中国人竟行使警察管辖权和征税权。他们还非法擅自审理租界内中国人的民刑案件,篡夺了中国的司法权。这些非法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在租界内的主权,使租界实际上变成为“国中之国”。

小刀会起义后的第二天,位于租界内的上海海关被捣毁。外国侵略者乘机派兵占领上海海关,英国领事并提出了所谓“领事代征制”,宣布在上海海关不能行使权力前,由英美领事代替中国征税,税金最后是否交还中国, 由英政府决定。1853 年 10 月,吴健彰回到上海,要求各国承认他的海关监督地位和补缴欠税。但英美领事阻挠他重建海关,英美商人也拒绝交税。在外国侵略者的要挟下,上海道台在 1854 年 6 月 29 日和英、美、法三国领事订立了一个协定,规定由三国领事各派“司税”一人管理海关,作为各国准许清政府在租界内恢复海关职权的条件。外国侵略者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这一重要海口的海关夺到自己手里。

在此期间,英、美、法等侵略国还乘机向清政府展开了所谓修约活动,

进行更大的勒索。1854 年,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借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都有 12 年后可以修约的规定,向中国进行所谓修约交涉。所谓修约实际是要求另订新的更苛刻的不平等条约。英国的要求主要内容是:(1)开放全部内地及沿海的城市,或至少准许在长江上自由航行,并开放镇江、南京、杭州和温州;(2)鸦片贸易合法化;(3)废除内地的子口税;(4)外国使臣驻扎北京,或至少要求外国使臣得以与清政府大臣公文往来,与各省总督直接会晤; (5)一切条约均依外文的解释为准等等。这些要求是要彻底摧毁清朝的闭关政策,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以便于他们进一步奴役中国人民。他们计划如果不能全部达到目的,最低限度也要将其侵略势力伸张到长江沿岸以及江、浙两省。因为,这些地方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也是茶丝等主要出口货物的产地,既可销纳大量的外国商品和鸦片,又可提供丰富的原料。

1854 年 4 月,英、法、美三国公使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为叶所拒绝,于是他们转往上海交涉。在上海,美使麦莲向两江总督怡良提出了修约要求,并表示“如蒙奏准,自当襄助中华,削平反侧,否则奏明本国, 自行设法办理”①。他们又对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表示:“倘蒙恩派钦差大臣指给地方贸易(指镇江、南京、汉口),其地如有贼匪(对太平军的诬称),必当随同驱除净尽,并饬商补交旧税(指小刀会起义时期外商未交之税),以备军响。”②在外国侵略者威胁利诱之下,吉尔杭阿于是建议清廷“不妨曲示包荒, 许其所请”③。

但是,清帝这时怀疑外国侵略者会支持太平军,认为“豈能遽信其驱贼补税之言甚力,逐谓其并无恶意”④,拒绝谈判,并申斥了吉尔杭阿。外国侵略者于是决定北上对清廷进行直接威胁。1854 年 10 月,英美公使各乘本国兵舰北上,法公使布尔布隆因本国兵舰正在修理,以公文委托英美公使代递。10 月 15 日,英美公使抵大沽口。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桂良赴津主持交涉,并告诫他“勿轻有允许”。在交涉中,桂良先后派长蘆盐政文谦和前长蘆盐政崇纶等出面。当侵略者提出他们的要求后,崇纶等同吉尔杭阿一样,也向清廷献计妥协。他们认为侵略者“若竟一无所遂,必致羞愤而退,虽不敢遽肆鸱张,惟南氛未靖,倘再暗生诡谲,办理更为棘手”⑤。这时在南方和北方形势都很危急,清政府为了坚持其反人民的战争,表示愿意和侵略者妥协,答应作一些让步,准许“伸理民夷争执”,减免上海欠税和广东茶捐等。但这些让步和外国侵略者的欲望相距较远,交涉没有结果。

1855 年,美国政府任命传教士出身的伯驾为驻华公使。美国政府在给伯驾的训令中规定了关于修约要求的主要内容:(1)准许公使入驻北京;(2)无限制扩大通商范围;(3)废止一切对美国人在华活动自由的限制。伯驾在绕道英法来华途中,先后分别向英外相克拉兰敦、法外长瓦尔斯基陈述了他的阴谋计划,得到了英法政府的支持。英法两国政府分别训令其驻华公使酌情同伯驾一致行动,对清廷进行勒索。

伯驾到香港以后,在 1856 年 5 月 2 日向叶名琛提出修约要求。英国公使

①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 8 卷,第 20 页。

② 同上书,第 9 卷,第 3 页。

③ 同上书,第 9 卷,第 4 页。

④ 同上书,第 9 卷,第 5 页。

⑤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 9 卷,第 39 页。

包令和法国代办顾随也于 5 月 16 日和 6 月 4 日分别提出照会支持美国的要求。清政府接到叶名琛的报告后,认为“亦可择事近情理,无伤大体者,允其变更一二条,奏明候旨,以示羁縻”①。这当然远不能满足侵略者的欲壑。

1856 年 7 月 1 日,伯驾亲自率兵舰两艘由香港出发北上,到达上海,企图通过上海的清政府官吏来达到其侵略目的,他的要求经怡良代为转达,为清政府所拒绝。伯驾的交涉一无结果,只得又折回香港。

外国侵略者的修约要求,只是新的侵略行动的开始,随着修约交涉的失败,这个侵略行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发动再一次的侵略战争,以实现其目的。

①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 13 卷,第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