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美国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 年)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跟其他资本主义列强一样,一贯执行着侵略中国的政策。19 世纪 90 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更长足的发展, 它的工业生产已经超过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而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资本集中在美国加速进行,垄断资本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日益居于统治地位。这一切反映在美国对外政策上,就是它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活动的加强。美国的侵略锋芒首先指向太平洋地区,而中国尤其是它的主要目标。1897 年美国对夏威夷兼并的完成和 1898 年美国对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夺占,都是为了取
得侵略中国的跳板。当然,在 1895—1899 年帝国主义争夺中国权益的狂潮中,美帝国主义决不可能是局外者。
早在 1896 年 12 月,美国政府即训令驻华公使田贝,要他协助美国私人企业在中国同其他国家的企业竞夺各种权益。①后来,美国积极参与了对华政冶贷款权的争夺。它还曾企图夺取芦汉、津镇、粤汉等铁路的投资权,并且在 1898 年夺得了粤汉路的借款权和修筑权。美国总统麦金雷也曾打算积极投入“势力范围”的争夺,妄想使中国变成和菲律宾一样受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②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 1898 年 11 月曾向美国政府建议,至少占领一个优良的中国港口,使美国“能够从那里有力地主张我们(指美国)的权利和有效地运用我们的影响”③。这些侵略计划其所以终未实行, 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正以全部力量投入和西班牙争夺菲律宾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后又被菲律宾人民的反抗运动所牵制,无力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竞夺。然而,美国又决不甘坐视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而让自己被排斥在外。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提出了最适合自己利益的所谓“门户开放” 政策。
当时英国在和俄、法、德等国进行争夺中国的斗争中,正感到自己的孤立,极力想拉上美国,共同阻挠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扩张,以保障英国在中国的广泛的既得利益。1898 年 3 月,英国政府在当时美国驻英大使海约翰的鼓动下,向美国政府秘密建议英美合作,共同维持中国的“门户开放”。对于这个建议,美国因当时正忙于对古巴和非律宾的掠夺,没有立即采纳。1899 年,中国海关税务司英人贺璧理在回国途中道经美国,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备忘录,再次鼓吹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这时,海约翰已出任美国国务卿。他把这个文件作了一些修改,随即于 9 月、11 月间以美国政府的名义, 先后送致英、德、俄、法、日、意六国政府。这就是所谓第一次“门户开放” 照会。
在这个照会中,美国政府所提出的主张,主要有两点:(1)中国市场应对全世界开放,反对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损害美国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 或对美国商业有所歧视。具体的要求是,在关税、港口费和铁路运费方面, 不得因国籍而有差别。(2)各国在北京应联合一致行动,赞助为加强清朝政权
①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897 年》,第 56 页。
② 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英文版),第 634 页。
③ 格列斯乌德:《美国远东政策》(1938 年英文版),第 59 页。
而急需的行政“改革”。换句话说,在经济上,美国要求各国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不实行独占,不排斥美国;在政治上,美国要求列强合作, 共管中国,以促进帝国主义的共同利益,首先就是巩固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工具清朝政权。在其他帝国主义已经纷纷在中国夺得了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而美国还无力和各国竞争的情况下,美国帝国主义企图借此保持和发展它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对于列强在中国分割势力范围和夺取租借地的局面,美国政府实际上采取了完全肯定的态度。它只是要求在这些地区内享受商业上“平等的待遇”, 也就是同样的侵略权利。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不仅肯定了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既成事实,而且对于往后美国自己或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在中国分割势力范围和夺占租借地,也不造成任何障碍。当时英国政府在给美国政府的复信中,吐露了此后在中国还要继续“以租借或其他方式”夺取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意图,美国政府不但对此不表示异议,而且对英国的复文表示非常满意。事实上,美国自己在一年以后即阴谋夺占中国的领土福建三沙湾(见下一章第二节第(二)目)。
美国的根本态度既是如此,所以各国的答复都表示,在原则上可以同意美国的主张,但在同时,它们对美国所要求在各国“势力范围”内实行“平等待遇”一点,附有各种各样的保留。它们都提出以其他有关国家接受和遵守这同一原则为条件,因为它们深怕自己的势力范围被别的国家的势力渗入,而自己却不能在别国的势力范围内分沾利益。英国的答复,除声明今后还要继续在中国进行领土的掠夺外,还故意只提到在威海卫租借地可以实行这一原则,而把香港和九龙半岛除外。沙俄的答复更是含糊其词,只提到关税,完全闪避了关于港口费和铁路运费的问题。显然,沙俄不愿让强大的美国经济势力伸入满洲,而使自己的势力遭到排挤。各国之中,惟有意大利的答复无保留条件,因为意大利在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没有夺得自己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接受美国的主张只会给它带来好处,而不会使它受到任何损失。
美国在和各国进行这场有关中国的交涉时,把清政府完全丢在一旁,置之不理。清政府在获悉这个消息后,于 1899 年 11 月训令驻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国政府询问“门户开放”政策内容。至此,海约翰才不得不写给伍廷芳一封“私函”,进行诡辩,力图把美国说成是中国主权的维护者。但是,他又情不自禁地吐露了美国所包藏的侵略祸心。他说:“对于将来,我现在不加预测,如果我们要和贵国政府商量取得沿海一带的任何便利时,我们愿意直接向中华帝国政府提出。”①他还要清政府相信,所谓机会均等的原则是对中国有利的,希望清政府同美国合作。清政府向以所谓“以夷制夷”为其对外方针,自然乐见各国之间保持所谓“势力均衡”,尤盼它们能联合一致给予支持,以苟延自己的生存,所以竟甘心受美帝国主义的愚弄,对这一阴险的侵略政策,默示同意。
对于 1899 年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历来中外反动派都极力歪曲真相, 大事渲染,说什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挽救了中国,免遭瓜分等等。事实是:清政府驻美公使伍廷芳曾请求美国给中国以“道义上的支持”,以
① 邓尼斯:《美国外交的大胆行为,1896—1906 年》(1928 年英文版),第 188 页。
保全中国的完整,为海约翰一口拒绝。①美国的“门户开放”照会既丝毫无意改变列强在中国业已演成的各据一方的分割局面,更谈不上阻止了各国对中国的瓜分。真正起了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作用的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1895—1899 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疯狂掠夺,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广泛的英勇斗争。特别在直接遭到帝国主义武装侵占的地区内,当地人民面对着帝国主义优越的武装力量,毫不畏惧地进行了反抗,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广大的内地,人民群众也展开了反抗瓜分的爱国运动,他们的斗争锋芒首先指向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教会。1898 年“瓜分”高潮之后,反洋教斗争更是如火燎原, 日益扩大,群众的斗争口号也更为明确。如 1898 年四川的“闹教英雄”余栋臣再次起义时所发出的檄文②,即全面谴责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檄文说到帝国主义“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 国土欲瓜分”,痛切地说明了中国所面临的瓜分危机。檄文表明了起义军的目的是“誓雪国耻”,“但戮洋人”。余栋臣所领导的这次起义,参加群众最多时达一万人,不仅四川各州县人民都纷起响应,而且在湖北也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他的檄文传遍各地,成为起义人民的纲领。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使中国社会上层一部分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士大夫们感到民族危机的严重。他们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 1898 年上书给光绪帝时,也表示了“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的悲愤,但是他们却以为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走“变法自强”的改良主义道路,便能制止侵略,挽救危亡。1898 年“戊戌变法”的完全失败,证明了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1895—1899 年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斗争形成了又一次的革命高潮,在这个基础上随后即爆发了伟大的义和团反帝运动,终于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① 雷维:《近代中国的对外政策》(1953 年英文版)。第 53 页。
② 见《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第 362—36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