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英国和各国争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权——帝国主义在华铁路投资范围的划定(1898—1899 年)

帝国主义在争夺中国利权时,特别着重于攫取铁路投资权和修筑权,因为铁路投资不仅是输出资本获取高额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发展和巩固势力范围的重要工具。通过修筑铁路,它们从自己所控制的据点——殖民地、租借地、通商口岸——将侵略势力伸入到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广大内地, 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控制。1895—1898 年间,法国在西南、俄国在东北、德国在山东都已攫得了铁路利权,为发展和巩固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取得了有利的条件。英国在这方面下手较迟,它在 1898 年 5 月初次取得了修建沪宁铁路的投资权,着手实现它所拟订的长江流域铁路系统计划。但是,英国把长江流域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的主张,除曾在 1898

年 2 月总理衙门给英使的“不割让声明”中得到清政府的默认外,从来没有为其他帝国主义所接受。相反地,它们都不甘听任英国独占中国这块最富庶的地区。

所以,当英国提出修筑沪宁铁路的要求时,德国的德华银行立即出来阻挠,要求分享这项权利。英德银行之间举行了谈判,英国企图以确认山东为德国的势力范围,换取德国对长江流域为英国势力范围的承认,但是德国坚决不同意。德皇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有巨大的利益阻止我们把长江完全放弃给英国。”①

这时,俄法集团又通过比利时银团,向清政府提出修订 1897 年芦汉铁路

①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 3 卷,第 266 页。

① 《德国文件》,第 3771 号,第 1 卷,第 245 页。

借款合同的要求,企图达到彻底控制芦汉铁路借以渗入长江流域的目的。英国政府得讯,坚决反对。1898 年 6 月 9 日,英国政府训令驻华公使窦讷乐向总理衙门提出警告说:“如果在把满洲和山东的特殊利益分别给与俄国和德国的同时,又给予这些国家或其他外国以在长江地区的特别机会或特权,女王陛下政府便不可能在与中国有关问题上,继续以友好的态度进行合作。”② 但是,英国的反对没有效果,清政府在俄法集团的压力下,终于在 1898 年 6

月 26 日和比国银团签订《芦汉铁路借款详细合同》和《芦汉铁路行车合同》。法俄集团通过这两个合同,更加强了对芦汉铁路的控制。

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受到了来自俄、法、德各方面的进攻,但它决不甘心退让。英国采取的对策仍是:一方面乘机向清政府进行新的勒索, 以扩大自己的侵略势力与各国相对抗,一方面力图和各国达成分赃的协议, 以取得各国对其势力范围的承认。

当俄法集团通过比利时和清政府进行修订芦汉铁路合同谈判的时候,英国汇丰银行于 1898 年 6 月 7 日和督办津榆铁路大臣胡燏采签订《关内外铁路借款草合同》。英国取得了自北京至牛庄(今营口市)铁路的控制权,实际上就是对沙俄在满洲的势力范围的进攻,这样就有了更大的本钱来和沙俄进行一笔交易。

1898 年 8 月 12 日,清政府批准了芦汉铁路合同。五天后,英国又趁机向清政府要求修筑五条铁路:(1)自天津至镇江,(2)自山西、河南至长江, (3)自九龙至广州,(4)自浦口至信阳,(5)自苏州至杭州或宁波。这些铁路除广九路以外,都汇合于长江,它们的作用在抵制法俄集团的芦汉铁路计划, 和发展英国在长江流域的侵略势力。不但如此,津镇铁路是一条经过山东省的铁路,所以英国谋取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也是对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的进攻。正如京奉铁路(即关内外铁路)可以被英国用作为对沙俄谈判的本钱, 津镇铁路也可用作为对德国谈判的本钱。为了压迫清政府接受它的要求,英国准备采用武力威胁的手段。英国政府训令它的公使窦讷乐向总理衙门表示:“除非他们(中国)立即同意,我们(英国)将认为他们关于芦汉铁路事的背信是故意敌视本国的一种行动,而且我们将相应地采取行动。”①同时,英政府又命令英使和驻华英国舰队司令商议,作好准备。在英国武力威胁下,9 月 6 日总理衙门接受了除津镇铁路外英国的全部要求。关于津镇铁路,这时在英德之间已展开了谈判,并且取得了协议。

英国勒索到上述铁路利权,一方面扩大和加强了它在华北、华中、华南的侵略势力,一方面也使它居于更有利的地位去和其他国家进行分赃的谈判。1898 年 8 月 18 日,英国首先就分割葡萄牙非洲殖民地问题,向德国提出一个让步方案,随后即就两国在华铁路利权分赃问题举行了谈判。1898 年9 月 2 日,英国的中英公司和德国银团达成了分赃的协议,划定两国在中国的铁路利益范围。英国的利益范围是:长江流域、长江以南各省、和山西省包括自山西到芦汉线上正定以南和穿过黄河流域联接长江流域的铁路;德国的利益范围是:山东省、黄河流域和自黄河流域联接天津及正定或芦汉线上其他地点的铁路。关于津镇铁路,双方同意合资修筑,英国只修筑山东以南的一段,其余部分由德国修筑,全线修成后,双方共同经营。1899 年 5 月 18

② 转引自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英文版),第 337 页。

① 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英文版),第 385 页。

日,清政府按照英德协议和英德银团签订《津镇铁路借款合同》。

英德协议成立,英国在长江流域的铁路势力范围首先得到了德国的承认;接着它又试图和沙俄达成协议。英国在山海关——牛庄铁路问题上对沙俄作出一些让步,同意这段铁路应为中国的铁路,受中国政府的控制,不得抵押给外国公司。英国对沙俄作了这一点让步,又从中国取得南票(在今辽宁省)煤矿的开采权作为“补偿”。英国希望以这个让步作为交换条件,来和沙俄达成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它还要求俄国同意,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铁路的运费不得有差别待遇。但是,俄国不愿它的势力范围局限于满洲,更不愿让英国的优越经济势力侵入满洲和自己竞争。谈判因此一时没有结果。

这时,英美之间由于共同的需要也在进行勾结。英国为了摆脱它在中国的孤立地位,自 1898 年 5 月即力图和美国建立合作的关系。美国自 1898 年

  1. 月发动了掠夺菲律宾的美西战争后,在外交上也陷于孤立地位,同样需要英国的支持。但是,两国在中国也有矛盾。1898 年 4 月,美国华美合兴公司攫得了粤汉铁路的投资修筑权。这条连接华南和长江流域的铁路被美国夺去,英国自不甘心。1898 年 9 月,英国自清政府攫得了修筑广九路的权利, 这件事也遭到美国的忌视,两国之间发生了争吵。于是,它们首先就粤汉、广九铁路问题举行了谈判。 1899 年 2 月 1 日,英国中英公司和美国华美合兴公司达成了协议,规定今后双方对彼此在中国所攫得的任何企业上的利益,应以其一半许给对方分享,这个协议即适用于合兴公司业已取得的粤汉铁路和中英公可业已取得的广九铁路。

英美分赃协定订立后,英国在长江流域上的侵略地位获得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在中国获得了一个有力的侵略伙伴。这种形势迫使沙俄不得不谋取和英国达成划分势力范围的协议。1899 年 4 月 28 日,英俄之间经过长时间的谈判,终于也达成了一个协定。英俄协定规定,英国不在长城以北,俄国不在长江流域,谋取铁路利权,或阻止对方取得铁路利权,这样就实际上承认了彼此在长江流域和满洲的势力范围。英俄还把这个协定通知了中国,清政府只得无可奈何地声明不受英俄协定的约束。①

1895—1898 这三年间,帝国主义在中国共掠夺了长达 6420 英里的铁路

的建造权,其中英国占有 2800 英里,沙俄占有 1503 英里,德国占有 720 英

里,比利时占有 650 英里,法国占有 420 英里,美国占有 300 英里。

此外,帝国主义还在它们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和所控制的铁路沿线,攫得广大矿区的开采权。各国所攫得的矿区主要有:

英国:山西平定、盂县、潞安、泽州、平阳的煤、铁、石油矿,北京—

—牛庄铁路沿线的煤、铁矿,热河南票的煤矿,怀庆左右黄河以北的煤矿及各种矿,四川全省的煤、铁、石油等矿。

俄国:中东铁路沿线的各种矿,中东铁路支线沿线煤矿,新疆赤塔城金矿。

俄法:正太铁路沿线四五个矿区的煤铁矿。

法国:云南、广西、广东的各种矿,四川灌县、犍为、威远、綦江、合川、重庆的煤铁矿。

德国:胶淄、博山、济南及胶沂、莱芜济南二铁路沿线 30 里内的煤矿。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中国已被帝国主义“偷偷摸摸”

① 《清季外交史料》,第 138 卷,第 25—26 页。

地“瓜分”了,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