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阴谋的破产

帝国主义各国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其目的不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革命运动,而且是要乘机扩大它们各自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实现它们瓜分中国的阴谋。

当义和团起义的消息最初传到俄国时,沙俄陆军大臣克鲁泡特金即认为这将提供沙俄以占领东三省的借口。1900 年 7 月中,东三省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义和团运动,沙俄于是就借口保护中东铁路,派军大举入侵。8 月 30

日俄军攻陷齐齐哈尔,9 月 22 日占领吉林, 10 月 1 日侵入沈阳,东三省全境都落在俄军控制之下。10 月 31 日,沙俄外交、财政、陆军三大臣会议制定“俄国政府监理满洲之原则”,①作为此后和中国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交涉的依据。这些原则首先即体现在 11 月 8 日俄军司令阿莱克塞夫胁迫奉天将军增祺订立的所谓《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中。根据这一协定,奉天当局同意: 解散当地中国军队,交出军火,拆毁全省的炮台和兵工厂,负责供养沙俄占领军,允许俄方派员驻在盛京(今沈阳)干预政务等等。这些规定使奉天完全置于沙俄统冶之下。

在此期间,英国也进行了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自 1898 年“瓜分”狂潮

② 转引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 371 页。

① 转引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 371 页。

① 罗曼诺夫:《帝俄侵略满洲史》,商务印书馆 1937 年版。第 222—223 页。

后,英国感到自己在中国的侵略优势受到了威胁,极想先行夺占长江流域, 以免他国势力侵入。1899 年 7 月,英国资本家侵华团体“中国协会”向英外交部上书,建议在中国制造“长江流域保护国”,打算利用当地的督抚作为傀儡,由英人充当“顾问”,实行变相的殖民统治,同时对沿江的战略据点舟山、江阴等处加以占领。②义和团事变中,东南督抚的所谓“东南互保”, 首先就是由于得到英国的怂恿和支持而策动起来的,英国想借此为实现它的分割计划预作准备。在北京沦陷的前夕,英国自香港调印军 3000 人至上海,

于 1899 年 8 月 17 日在上海登陆。各国为阻挠英国独占长江流域的企图,也随后都派军队到上海。英国原想通过康有为使维新派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事,宣布东南“独立”,选择刘坤一或张之洞为东南“独立”政府的首领, 因见各国反对只得放弃这个计划。8 月 22 日,唐才常被张之洞捕杀,“自立军”的失败标志东南分裂活动的中止。

在华南,英国也阴谋制造“独立国”,在 1900 年 6、7 月间,曾通过香港议政局议员英籍华人何启,怂恿兴中会和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合作,宣告两广“自立”。李曾一度派人与兴中会接洽,但最后因相信沙俄定能支持西太后政府,拒绝实行这个计划,并于 7 月 17 日应清廷的电召,离粤北上。英国的分裂阴谋又遭到挫折。

英国当时正忙于在南非进行和布尔人的掠夺战争,它的军队 25 万人被牵制在南非战场上,不能以全力在中国推行它的侵略计划。同时,沙俄既已出兵占领了东三省,英国为了反对沙俄对东三省的独占,自己便不得不采取“保全”中国的立场。为此目的,英国和德国达成妥协,1900 年 10 月 26 日成立英德协定,重申维持所谓“门户开放”,并宣告英德两国“在它们自己方面不得利用目前的混乱状况,在中国的领域内为自己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并应使它们的政策以维持中华帝国领土状况不遭到削减为目标。”①

德国在出兵镇压义和团中,原也怀有侵占中国领土的阴谋。德皇威廉第二在受命为联军统帅的瓦德西来中国前,指示他要占领烟台,“其根本思想, 当然系在大大扩充我们(德国)山东(胶州)地盘,甚望能将该省大部分得置诸自己势力之下以作‘瓜分’中国我们应得之部。”②瓦德西到中国后,原订最迟在 1901 年 8 月 1 日前占领烟台,但后来他发现德国兵力不足,而占领烟台必将引起英、美、日等国的反对。他估计“只须日本一国之力,已足以逼令我们(德国)退出亚洲”③。同时他也开始看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力量是不可轻侮的。因此,德国终于被迫放弃夺占中国领土的计划,并且为了防止英国独占长江流域,而愿和英国一齐唱“保全”中国的论调。

日本在义和团事变中对中国采取了虚伪的所谓“和协”政策。在八国联军发动对中国的进攻后,日本在英国的怂恿下出兵最多,但它却假意地对清政府声明,派兵专为“代剿匪类”,别无他意;又表示在日后的谈判中,愿为清政府“从中出力,保护中国利益”①。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时,日本声言, 将极力保护太后和皇帝。联军占领北京后,日本又向中国表示将采取“宁偿

② 帕尔考维茨:《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英文版),第 254 页。

① 马慕瑞:《有关中国的条约、协定汇编,1894—1919 年》(英文版),第 1 卷,第 263 页。

②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第 3 册,第 52 页。

③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第 3 册,第 54 页。

① 《李文忠公全书》,电稿,第 23 卷,第 42 页。

费,勿割地”②的议和政策。这些都无非是为了骗取清政府的好感,借以增加日本在中国的政治影响。然而,日本政府就在向清政府表示“和好”的同时, 暗中却在作着夺占福建的打算。日本的台湾总督儿玉认为义和团事变是日本夺取福建的机会,他为此特从日本赶回台湾积极准备。1901 年 8 月中,日本政府见俄军侵占东三省,德国进驻胶州附近的高密,英军在上海登陆,也急令儿玉准备侵占厦门。8 月 28 日,日本借口厦门日本寺院被焚,派兵在厦门登陆,准备实行占领。但是同日,日本政府又电告儿玉,担心这一行动会遭到西方国家的反对,因此决定暂缓。③

美国在义和团运动期间采取了比日木更为虚伪的政策。1900 年 7 月 3 日,正当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中,美国向各国发出了所谓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提出了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及行政之完整”的主张。美国当时派来中国参加这一掠夺战争的军队人数较少,深恐在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所获不多, 所以宁愿“保全”中国。但五个月以后,1900 年 12 月 7 日,美国国务卿海氏向美国驻日公使巴克发出如下训令:“海军极欲将福州北面三沙湾作为煤站,请非正式地谨慎地探听日本政府会不会反对我们以此事向中国交涉。”① 美国这一侵占中国领土的阴谋,因日本的反对而没有实行。但这件事充分证明了美国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及行政之完整”彻头彻尾的虚伪,实际上它只是美国帝国主义为了和其他帝国主义争夺中国所制造的又一欺骗性的口号而已。

这样,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重重,除沙俄外,它们都被迫暂时放弃原订的侵占中国领土的计划。为了避免它们之间可能发生武装冲突的危机, 它们终于达成妥协,共同采取了“保全”中国、继续扶持和利用清朝政权作为它们共同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政策。

帝国主义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眉,固然是迫使它们不得不暂时放弃瓜分中国的阴谋的一个原因,但是,当时中国之所以能免于瓜分的惨祸,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在义和团斗争中所表现的伟大力量。帝国主义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到了中国人民坚强的反抗和沉重的打击。它们不仅从义和团前仆后继、坚强不屈的反抗中,看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而且从各地人民对义和团运动普遍的热烈响应中,也开始认识到征服中国是不可能的事。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威廉报告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②因此,他被迫承认: “无论欧美日本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③英国外交副大臣布路德立克在议会中宣称:“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 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者待中国也。”①法国一议员公开

② 同上书,第 24 卷,第 45 页。

③ 参阅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 2 册,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版,第 153—154 页。

①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15 年》,第 113 页。

② 瓦德西:《拳乱笔记》。《义和团》,第 3 册,第 86 页。

③ 佐原笃介等辑:《八国联军志》。同上书,第 244 页。

① 王其榘:《有关义和团舆论》。同上书,第 4 册,第 249 页。

承认:“中国土地广阔,民气坚劲⋯⋯故吾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② 东京日本报也说:“即使欧洲列国分割支那,割据争雄⋯⋯然不能羁约华人, 终必为华人所抗。”③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② 同上书,第 245—246 页。

③ 同上书,第 25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