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林则徐在对鸦片侵略的坚决措施和英国侵略者的挑衅政策
林则徐于 1839 年 3 月 10 日到达广州。3 月 18 日,他下令着所有外商将他们全部鸦片一律交出,并具结申明,以后来船永远不夹带鸦片,否则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②,限他们于三日内答复。同时,他向外国商人表明了贯彻禁烟的决心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终始,断无中止之理。”③林则徐的这一措施是完全必要和正当的,因为鸦片是违禁品,中国政府完全有权将外国商人的鸦片予以没收。但是这时外国鸦片贩子们早已将他们停泊在海口外伶仃洋上的 22 只鸦片趸船开走,暂作躲避,中国官厅事实上已无法进行搜捕,因此只有命令他们自动交出。英国鸦片贩子们对中国法令一向视同废纸,毫不尊重,他们以为这位钦差大臣不过是虚声恫吓,意图敲诈,因而采取了敷衍违抗的态度,虚伪地表示以后决不再从事鸦片贸易,但交出鸦片则办不到。这个答复为林则徐严词驳回后, 英商不得已,才答允交出鸦片 1037 箱,希图就此敷衍了事。林则徐坚持必须交出全部鸦片,并要求大鸦片贩子颠地入城为质。英商拒不从命,义律且自澳门赶回广州,亲予庇护。于是,林则徐即下令“封舱”,撤退“洋馆”中的中国雇员和仆役,并断绝“洋馆”和外界的交通。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外国商人被迫就范,最后由义律负责交出全部鸦片 2.0283 万箱,共 237.6254
万斤。1839 年 6 月 3—25 日,林则徐把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滩上销毁。这一轰轰烈烈的行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鸦片侵略的决心。
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后,林则徐即下令解除封锁,恢复贸易。他自始认为
①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 5 卷,第 17 页。
② 《鸦片战争》,第 2 册,第 147 页。
③ 《鸦片战争》,第 145 页。
“鸦片必要清源,边衅也不容轻启”①,所以在彻底执行禁烟的同时,对外仍尽可能谋求和平解决。首先,他对中外正当贸易完全不加阻挠。其次,他对守法和违法的外国商人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后,他对每箱鸦片给予 5 斤茶叶作为补偿,对于依法具结的外船,一概准予进口恢复通
商。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确实起了分化的作用。截止 1839 年 12 月,各国商
船共有 62 艘都遵照规定具结入口,甚至个别的英船也有不顾义律的阻挠愿意具结进口的。
但是,英国侵略者决不甘放弃鸦片贸易的利益,并且要乘机挑起侵略战争。义律在被迫交出鸦片后,一方面拒绝具结,并拒绝接受林则徐给予英商作为补偿的茶叶 1000 箱,另一方面下令全体英商撤离广州,停止贸易。这些
行动无非是为了加剧紧张局势,以便俟机挑衅。1839 年 7 月 7 日,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行凶,中国村民林维喜重伤致死。中国当局要求义律负责交出凶手,义律抗不交凶,并擅自成立法庭,对肇事水手进行“审判”,这是侵犯中国法权的严重挑衅行为。林则徐的对策是下令澳门葡萄牙当局将全体英人逐出澳门。义律企图劝诱葡人与英国合作,并许以一支 800—1000 人的军队供葡人调遣,但为澳门葡萄牙当局所谢绝。这时英国军舰一艘自印度驶抵香港,义律有了武力为后盾,更加放肆。1839 年 9 月 4 日,他在九龙因强买食物不遂,竟开炮轰击中国兵船,引起一场战斗,揭开了侵略战争的序幕。义律在同年 9 月 5 日给英外相巴麦尊的报告中,承认他“对这第一炮的开出
负有责任”①。1839 年 11 月 3 日,英舰又在穿鼻洋面向中国水师进行攻击, 挑起又一次的海战,侵略者再度受挫败退。
林则徐虽致力于和平解决,但对抵抗英国侵略者的挑衅,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他向外国购置了 200 尊大炮,加强虎门炮台的防御,并整顿水师,仿造欧式多桅船。尤可贵的是,他在“民心可用”的信念下,发动了民众,将渔民壮丁 5000 人编成水勇,积极准备抗战。
直到此时为止,林则徐在广州对待英国侵略者的措施大体上都得到道光帝的认可。1839 年 5 月 2 日,道光帝在接到林则徐表明决心办理各国商人缴烟的报告时,在奏折上写下的批语是:“朕心深为感动,卿之忠君爱国皎然于域中化外矣”。①同年 10 月 11 日,道光帝在接到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九龙海战获胜的报告后,又批称:“朕不虑卿等孟浪,但诫卿等不可畏葸, 先威后德,控制之良法也。”②但这些批语并不说明清帝对于抵抗侵略同具决心,事实上只因他对敌情毫无认识,所以在一切都还进行得比较顺利的时候, 便盲目乐观,以为事情当十分轻易。同年 11 月 29 日,道光帝在接到穿鼻洋海战获胜的报告后,下令林则徐等将英船一概驱逐出口,停止贸易,既不再要他们具结,也不再求他们交出林维喜案的凶手,同时向各国宣布英人的罪状。他还批斥林则徐等对遵令具结进口的个别英船给以区别对待的主张,说什么“恭顺抗拒,情虽不同,究系一国之人,不应若是办理”③。这种作法破坏了林则徐的分化敌人的计划,对于反对英国的侵略是不利的。
①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 8 卷,第 6 页。
① 转引自郭斌佳:《第一次中英战争批判的研究》(1935 年英文版),第 125 页。
① 《东华录》,道光朝三十九,第 22 页。
②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 8 卷,第 17 页。
③ 同上书,第 35 页。
英国政府的政策正是要扩大事态挑起战争,所以义律在华的挑衅行动完全符合伦敦政府的要求。1839 年 9 月 21 日,英政府接到了义律同年 5 月 29
日的最初报告。1839 年 10 月 18 日,巴麦尊即秘密通知义律,英政府准备派
遣远征军来华。1840 年 2 月 20 日,英政府正式下令,任命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统率军队侵华。与此同时,英国各地与对华贸易有关的资本家团体纷纷要求英政府对中国采取“坚决而有力的行动”1840 年4 月 7—9 日,英国议会中展开了对华战争问题的辩论。在这场辩论中,甚至一些资产阶级的议员们也无法掩饰这一战争的非正义性,而提出了反对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议案。英国当时出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格拉斯东在议会中也不得不承认,林则徐没收英商鸦片的作法是完全正当的。他说:“我不知道、也没有读到过比这个战争在起因上更不正义、比这个战争更足使我国(指英国) 永远背上耻辱的战争。”①但是,反对政府对华政策的议案终以 262 票对 271 票为议会所否决。英国政府于是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① 转引自威罗贝:《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三联书店 1958 年版,第 6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