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英俄争夺对华北的控制权——沙俄强租旅大和英国强租威海卫事件(1898 年)
1898 年 3 月 3 日,英德借款合同签订后二日,沙俄公使正式向总理衙门提出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湾,以及自中东铁路筑一支线直达鸭绿江和牛庄之间一海口的无理要求,并限五日内答复。这个要求如果实现,将使沙俄的势力伸展到渤海湾上,北京的海上门户便将落在沙俄的控制之下。英国立即表示反对。沙俄虽已经取得德国的支持,不过三年前它曾迫使日本将旅大归还中国,因此它还不得不考虑到日本的反对和英日联合阻挠的危险。它决定在朝鲜对日本作出让步。
自甲午中日战争后,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96 年,两国缔订了《汉城协定》和《莫斯科协定》,日本被迫同意在朝鲜政治上和沙俄平分秋色,这种情况自然为日本所决不甘心。为了笼络日本,1898 年 3 月 18 日,沙皇政府宣布,今后对朝鲜内政将采取不干涉态度,接着又下令撤退在朝鲜的俄国财政、军事顾问。随后,日俄之间开始了分赃谈判,4 月 25 日双方缔订了《东京协定》。据此,沙俄同意不干涉日朝之间“商业上及工业上关系之发展”,实际上即是承认日本在朝鲜经济上可居优势。
在清政府方面,自接到沙俄公使的要求后,立即派许景澄为专使到俄京和俄方举行谈判。清政府对沙俄的要求,正如当初对德国要求租借胶州湾的
① 麦克考道克:《英国远东政策,1894—1900 年》(英文版),第 174 页。
事一样,不敢正面严词拒绝,只表示“中国允俄,英、法、日必生心”①;又说在还辽时和日本有约在先,以后不让别国占据,“若竟允俄,日必与中国为难”,②似乎是只要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不加反对,它自己对出卖中国的领土主权并不在意。它还痴心盼望沙俄要“顾全睦谊”,说“俄前约协力相助, 今反为戎首,于睦谊有伤,大局有碍”,恳求沙俄勿相逼迫,并且提出“旅大两口,可由俄随时借泊屯煤,勿存租界之名,而有屯煤之实”。③这是一个暗租明不租的妥协方案。但是,对沙俄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中俄同盟的“睦谊”。3 月 18 日,俄方提出限清政府于 3 月 27 日前照俄方的要求订约,并声明“过期无复,俄国即自行办理,不能顾全联盟交谊”①。与此同时,沙俄还使用了极其卑鄙的手段,在北京对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和张荫桓各行贿银50 万两。②李张在得贿后自然极力设法为沙俄促成此事。1898 年 3 月 27 日, 就在俄方所提的限期最后一天,李鸿章和张荫桓代表清政府和沙俄驻华代办巴夫罗福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 月 7 日又成立《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中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租与俄国,租期二十五年,“但限满后,由两国相商展限亦可”。旅顺为中俄共用的军港,大连则开放为通商口岸。
-
在租借地以北,划出几乎包括整个辽东半岛的其余部分为“隙地”(中立区),在此地区内,中国军队非经俄国官吏同意不得进入。这个地区内的土地不得让予他国人使用,其东西沿海口岸不得开放和他国通商,筑路、开矿和其他工商利益也不得让与他国。这样,整个辽东半岛实际上即成为俄国的独占殖民地。
-
准中东铁路自干线展修至旅顺口、大连湾支路一条,“此支路经过地方,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南满从此也成为沙俄独占的铁路投资范围。
中俄旅大租约的订立,使俄国的侵略势力从北满伸展到南满,整个东三省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不但如此,沙俄既据有旅大,便控制了渤海湾的门户,从而加强了它在华北的侵略地位。
沙俄侵占旅大遭到了东北人民的坚决反抗。金州人民对侵略者展开抗捐抗粮的斗争,俄兵实行血腥镇压,一再大事屠杀,但是人民的反抗仍不断发生。①1899 年,中俄勘划旅大租借地界限时,沙俄官员又企图扩大界址,当地人民“聚众抗阻”,但清政府官员用了“剀切劝谕”的哄骗手段,把人民的反抗压制下去。②此外,在盖平、奉化(今黎树县)、昌图、铁岭、辽阳、长春等地,也都曾发生人民反抗沙俄占地筑路、掠夺森林矿产的斗争。
当沙俄进行强租旅大的交涉时,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力设法阻挠。
① 《清季外交史料》,第 130 卷,第 12 页。
② 《清季外交史料》,第 130 卷,第 12 页。
③ 同上书,第 13 页。
① 《清季外交史料》,第 130 卷,第 14 页。
② 按威特在回忆录中称对李行贿五十万两,对张行贿二十五万两(见《威特伯爵回忆录》第 103 页),但“红档”中则说各酬银五十万两,见《红档文件》第 207 页。
① 参阅《清季外交史料》,第 129 卷,第 2、5 页;第 137 卷,第 6 页。
② 同上书,第 138 卷,第 22 页。
英国公使窦讷乐警告总理衙门说:“各口尽被外人所占,此即割裂也。”③ 但俄国和法、德、日都已有勾结,英国当时孤掌难鸣,它的阻挠活动既不能起什么作用,转而乘机向清政府要索“补偿”,以扩大自己的侵略利益。早在 1897 年 12 月 28 日,当德国和清政府交涉租借胶州湾的时候,英国外交副大臣寇松即上书首相索士伯里,主张夺取威海卫。④英国侵略者的这种意图后来为清政府所知悉,所以在 1898 年 2 月,当沙俄侵占旅顺的野心已很明显的时候,清政府对沙俄感到失望,又产生了以英制俄的幻想,于是竟通过赫德无耻地主动向英国表示,愿将威海卫租给英国⑤。3 月中,俄国向清政府正式提出了租借旅大的要求,同时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签订,英政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侵占威海卫,以争夺对华北的控制权。由于威海卫当时仍在日本军队占领下,英国首先必须取得日本的谅解。3 月 15 日,英国向日本探询对此事的态度,日本表示不反对。25 日,英政府即令驻北京的英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提出租借威海卫的要求。六天后,英国政府正式通知日本,并要求日本的“同意和支持”。日本只表示“同意”,但提出须以英国“同意和支持” 日本“将来无谕何时,为加强它的防御或促进它的利益,而认为有必要采取的类似措施”①为条件。英日之间于是达成了关于侵略中国的合作协议。与此同时,英国也力图获得德国的谅解,因为威海卫是在德国业已取得的势力范围山东境内。英国提出不妨碍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的保证,并被迫答应德国的要求,承允不修筑自威海卫伸入山东省内的铁路,事实上等于确认了山东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沙俄对英国租借威海卫事也力图加以阻挠。它向德国建议,联合保证在日本撤退后威海卫应交还中国,并由中国保证永不将威海卫割让外国。但是德国既已得到英国对其在山东利益的承认,并且乐见英俄矛盾的加深,因此决定不反对英国租借威海卫。沙俄又转向日本建议联合担保威海卫归还中国,日本既已和英国达成秘密谅解,对沙俄的建议也予以拒绝。
英国一面和德日勾结,一面对清政府施加胁逼。1898 年 3 月 28 日,中俄旅大租约订立之次日,窦讷乐向总理衙门正式提出租借威海卫的要求。总理衙门最初表示,须待日本自威海卫撤退后再议。三日后,窦讷乐到总理衙门大事威胁说:“十二(4 月 2 日)若不定,水师提督带兵到烟台,事且不谐。”
②清政府本即有意出卖威海卫,亲英派官僚趁机又极力怂恿,如督办铁路大臣
盛宣怀即公然主张“莫若以威海租英,借以牵制俄德”③,而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王文韶,也都作着“联英”的梦。④所以,4 月 2 日总理衙门即迅速地接受了英国的要求,但提出三项条件:(1)威海卫的租期应与俄国租借辽东半岛的期限同;(2)中国得利用威海卫停泊兵输;(3)英国宣布不再向中国提出进一步的领土要求。英使对第三项要求竟坚决不允,并
③ 《翁文恭公日记》,第 37 卷,第 19 页。
④ 麦克考道克:《英国远东政策,1894—1900 年》(英文版),第 241 页。
⑤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1927 年英文版),第 1 卷,第 18 页。
① 《关于大战起源的英国文件》(1927 年英文版),第 1 卷,第 30—31 页。
② 《翁文恭公日记》,第 37 卷,第 28 页。
③ 《愚斋存稿》,第 31 卷,第 23 页。
④ 参阅同上书,第 29 卷,第 31、33 页,第 31 卷,第 22 页。
说“威海抵俄,专为北方,若法占南海口岸,我亦须另索一处抵之”①。当时法国正向清政府要索租借广州湾,英国已准备借机再向清政府进行新的勒索。但英使表示,一旦俄国自旅顺撤退,英国当将威海卫立即归还中国。事实上,后来俄国在 1905 年撤出旅顺后,英国仍盘踞威海卫达 25 年之久,到
1930 年超过原订的租期后才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在英国的威逼下,清政
府终于完全俯从英方的条件,1898 年 7 月 1 日和英国订立了《订租威海卫专条》。订约后,总理衙门向清廷的报告中竟无耻地为英国侵略者开脱说:“所称以租威为抵制,尚属实情,并非无端图占”,②并且还洋洋自得地说,在英国定造的快船,不日陆续来华,“亦可于威海择地併泊,随时请英员代为操练”。③这时正是亲英的帝党势力逐渐抬头的时候,这些思想反映了清政府对外政策又重新回到投靠英帝国主义的老路上去的倾向。
中英威海卫租约规定,将山东省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英国将在租地内沿海一带建筑炮台、驻扎军队等。中国所保留的权利是:军队仍可进入,原驻威海城内的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兵船无论在战时或平时仍可使用威海水面。
英国侵占威海卫同样也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900 年英国侵略者在威海卫进行勘界时,当地人民即起来抗阻,但被卖国的清政府“勒令解散”。
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形成了在渤海湾上和沙俄对峙的局面,华北的大门渤海湾从此便处在英俄的共同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