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次受挫

1 黄金和香料的诱惑

在里斯本,哥伦布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而对东方心向往之。现今保存在塞维利亚城哥伦布图书馆中一本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留有哥伦布的亲笔批注二百六十多处。有人说,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如果不是手里拿着“游记”,至少也是头脑和心胸里装着这本书开始他的远航的。后来哥伦布曾引用过马可·波罗对东方动植物群落的描述,证明他确实发现了“印度”。他甚至把他西航的发现计划称为“印度事业”。所谓“印度”,指的是东亚大部分地区,其中包括印度、中国、日本、缅甸、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等地区。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说的“契丹”指中国,“西潘古”指日本。

15 世纪,从中世纪进展过来的欧洲工商业迅速发展,很快就以农业经济和易货贸易发展为新的资本主义时代,这时黄金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货币。欧洲年轻的君主们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穿戴金银珠宝, 特别喜爱东方的香料。与黄金同等重量的香料可以卖到与黄金相同的价钱。社会上层追求豪华和财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人人渴望发财。一种最吸引人的行业就是和亚洲贸易。意大利各大城市,首先是热那亚和威尼斯,就是靠与东方的中介贸易而兴盛起来的。东方的香料:胡椒、丁香、肉桂、姜、肉豆蔻,成了富人喜爱的调味品。在冷藏技术发明以前, 香料还是人们保存食物不可或缺的东西。他们为少许香料不惜花费巨款。阿拉伯和印度的化妆品,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锡兰和摩鹿加群岛等地的金、丝绸、棉布、药物、漆器、染料等等在欧洲有大量需求。马可·波罗关于西潘古的描述在欧洲广为流传:“据有黄金,其数无限⋯⋯金多无量,而不知何用⋯⋯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室内地铺金砖,以石代板,一切窗棂亦用精金⋯⋯亦饶有宝石珍珠,珠色如蔷薇,甚美而价甚巨,珠大而圆⋯⋯”①

恩格斯说过:“15 世纪末封建制度受金钱从内部破坏和腐蚀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当时风靡西欧的黄金狂明显地看出来。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求黄金;黄金是把西班牙人赶过大西洋到美洲去的那种神秘咒语,白人刚一踏上新发现的海岸,头一件要求就是黄金。”

哥伦布在 1503 年寄自牙买加的信中说:“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②可见,黄金是哥伦布冒死西航东方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看,可以说是先进的东方,落后的西方。欧洲人对东方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求知欲。除了珍贵的商品外,亚洲人具有高超的航海和造船术,有火药和大炮。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十分便利,有三条商路可通:一条路是从中亚由陆路沿里海、黑海到

① 转引自《世界通史》,苏联科学院主编,第 4 卷上册,三联书店,1962,第 98 页。

① 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18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51 页。

② 《世界通史》,第 99 页。

小亚细亚,骆驼队可顺利通行;另一条是先由海运至波斯湾,然后经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叙利亚一带;还有一条是先由海路到红海,再由陆路到埃及亚历山大港。东西方的贸易在红海以东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而地中海的贸易则由意大利商栈垄断。

可是到了 1453 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③占领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隔断了上述三条古老商路,也就隔断了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包括热那亚和威尼斯)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

——香料之路,东方进口的商品:丝绸、香水、香料和挂毯价格急剧上涨。

欧洲人迫切需要另寻前往东方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