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谁发现了美洲

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一论断几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许多国家都有人对哥伦布的美洲“发现权”提出疑问或挑战。其中包括中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非洲人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等。关于谁先到达美洲的问题更有不同的说法。中国学者连云山先生经过考证,在他的著作《谁先到达美洲》(1992,7)一书中提出,早在一千五百八十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地理学家东晋高僧法显就曾到达美洲,比哥伦布早一千多年。他还提出了一个论点,即真正有资格称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印第安人,其他如法显和哥伦布只能称为到达美洲,而没有资格称为发现美洲。

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在美洲登陆的欧洲人,这是《大美百科全书》

(1985)的论断。据该书称,在 10 世纪末和 11 世纪初,就有从挪威、冰岛或格陵兰的探险家在纽芬兰居留过,而且他们还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地方登过陆。还有证据表明,几乎与哥伦布的第一次航行同时甚至更早一些时候,英格兰西部的渔民就曾到达过北美洲的一些地方。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从亚洲出发,穿越白令海

峡到达美洲,然后逐渐散布到各个地方。根据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最早的移民的遗骸以及新近从太平洋沿岸的土著人母体遗传基因中发现的线索,科学家证明,最早的美国人是在 2~4 万年前从西伯利亚经由陆上或越过冰桥迁徙而来。

还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先民或跨越陆桥或东航越过太平洋到达西半球成为现在所称的美洲印第安人。他们提出的论据有:中国先民的工具、陶器、饰物、舞蹈建筑等与印第安人的极其相似;美洲秘鲁等地的印第安人举行的太阳膜拜仪式场面与在广西等地发现的铜鼓上镌刻的图案十分近似;印加太阳神殿的建筑方法和格式与中国史前时期的太阳神庙也十分相似。围绕这些问题,学者们还在继续研究和争论。

(ChinaDaily, March 18, 1998)

尽管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哥伦布的航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探险活动。发现新大陆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惊人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行使大西洋和印度洋取代封闭的地中海而兴起,根本改变了东西两半球相对隔绝的状态,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开始形成。就连断言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在美洲登陆的《大美百科全书》(1985)也承认:“早期的北方航行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在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大范围的迅速定居。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这种观点显然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着眼于“定居”(即殖民)的角度看待这一事件。但哥伦布的发现远远超过殖民活动的范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只是在哥伦布远航美洲以后,人们在一种新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的刺激和鼓舞下,海外探险才突破了传统的区域范围并终于实现了两个世界的汇合,将世界联成一个整体。1984 年 7 月,墨西哥的一批著名的历史学家提出建议,将传统的“美洲的发现”改为“两个世界的相遇”,后来又有“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的提法。围绕是否提“发现”的问题,在墨西哥以至整个拉丁美洲开展了论战。有人认为用“两个大陆相遇”取代“地理大发现”这个学术界长期沿袭下来的术语是不科学的,因为两块大陆不是自发地、无缘无故地相遇,而是在欧洲人到美洲后才汇合的。既然人类都居住在地球上, 你不去发现他,他就会发现你,这是客观规律。“相遇”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不能回避发现者与被发现者的区别。有人赞同将“发现”改为“远航”或“首航”;也有人认为“发现”只是反映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哥伦布的发现粉碎了中世纪狭隘封闭的地域观念,促使欧洲人把目光投向新的地平线。在他首航成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迹罕见的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得到开发,环球航行得以实现,西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得以开通。哥伦布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美国一位研究哥伦布的权威学者萨缪尔·伊利奥特·莫里森这样评价说:“自从奥古斯都·恺撒以来, 引导历史潮流的首屈一指的人物当推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