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用的国民经济意义

经济学家们多次争论贷款是否是资本。这种争论是经济学家们陷于书本上争执的典型例子。不论把贷款叫做什么,毫无疑问,贷款发展了国家的生产力,而且从组织商品交换的意义上说,这是巨大的进步。信用交换是对交换的完善,正如货币交换对实物交换而言一样。前面已经说过,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把信用经济同货币经济进行比较,认为信用经济是最高类型的经济。同时,希尔德布兰德提出了如下看法,在没有信用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拥有资本的富裕人们才能成为企业主,而没有资本的人们,不论它们具有什么样的企业主的天才,却不能成为企业主。希尔德布兰德认为,信用能给干练的和天才的人们带来资本,因为信用经济是恢复了人们统治资本。希尔德布兰德的这些思想是由著名的法国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学派引起的。但是,圣西门之流知道,为了实现这种类似的想法即根据每个人的干练和才能程度在企业主之间分配生产资料,那是需要社会掌握生产资料这样的必备条件。而希尔德布兰德却扬弃了圣西门之流的社会主义,认为信用本身在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下完全可以做到使生产资料转到最为干练的人们手里。无疑,这是一种乌托邦思想。巨大的信用不会消灭,相反会使资本统治得到全面地发展。巨大的信用导致资本越来越囤积在象资本家这类有经济实力的人的手里,资本家利用信用,不仅成为自己资本的统治者,而且还成为别人资本的统治者。因此,仅仅近来才创立了使小生产者也有可能利用信用的组织。

信用对现代经济产生的普遍影响是,由于存在信用,扩大了个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使它们越来越结成为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在只用现金进行交换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交换关系仅在交换行为发生时才把单个经济直接地连结起来,而在信用交换的条件下,单个经济的交换却在信用的全部时间里, 即在或长或短的持续时间里发生着联系。因此,由于存在信用,个体自主经济相互自然依存关系所产生的现代经济制度的一切现象就获得特别的发展, 例如,经济危机(这一点在本书结束时将谈到)。

资本主义制度最新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整个现代经济制度中信用机构银行的作用越来越大。就是说,货币资本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力量,并把其它形式的资本即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屈服于自己的统治。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俄国,都同样出现这种过程。银行是新的工商企业的创办人, 也是其股票的独占者。因此,银行有可能直接控制工商企业,而后者经常只保持法人的独立性,完全依赖于银行。同时,银行通过其给商人们通融资金还把各种产品的直接贸易控制在自己手里。例如,在俄国,银行实际上是最大的粮谷商人,尽管这种贸易在银行章程上没有规定,而且也不符合信用机构的正常职能要求。

最后,由于股份公司的普遍建立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占主导的形式,银行把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制度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进而形成聚集资本和联合社会经济的最为强大的工具。近年来,在经济文献中,这个问题引起人们很大的注意,并出版了很多著作,其中首先应指出的是,将希法亭《财政资本》一书译成俄文。

参考书目

信用与银行一般资料:

A·瓦格纳:《对银行理论的贡献》,1857 年;《货币政策》,第 2 版, 1873 年;舍恩贝尔格教程中的《银行业务》。

麦克劳德:《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第 4 版,1886 年。N.考夫曼:《信用、银行和货币流通》,1873 年。

白哲特:《隆巴德街》,1872 年。

克尼斯:《关于信贷》,第 2 卷,1876 和 1879 年。戈申:《关于外汇的理论》,1866 年。

夏林:《银行政策》,1900 年;《全部主要国家的银行史》,4 卷本, 1896 年。

塞乌斯:《储蓄银行,信用银行和金融公司》,1901 年。科辛斯基:《德国小额信用机构》,1901 年。

韦贝尔:《储蓄银行和投机银行》,1902 年。雅费:《英国银行业》,1905 年。

  1. 苏杰伊金:《国家银行》,1891 年。米古林:《俄国银行政策》,1904

    年。R.克劳斯:《俄国银行》,1898 年。

科莫钦斯基:《贷款的国民经济学理论》,1909 年。

里塞尔:《德国大银行及其集中》,1910 年;《财政金融大发展》,1912 年。

希法亭:《财政资本》,译自德文,11912 年。

普伦格:《贴现政策对金融市场的控制》,1913 年。迪特默:《农业国的储蓄银行》,1913 年。

不动产借贷银行与农业信用:

波里:《有关法国及对外的农业信用和财政信用的探讨》,1877 年。戈尔德施米特:《德国抵押银行》,1880 年。

B. 霍茨基:《关于土地抵押贷款》,1883 年。加姆普:《农业贷款》,1883 年。

黑希特:《德国土地贷款的机构》,2 卷,1891 年;《欧洲土地贷款》, 1900 年。

储蓄银行:

赛德尔:《德意志储蓄银行制度》,1896 年。

R.沙赫纳:“《国家学说词典》中的‘储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