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一、苏美尔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 亚洲西南部有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条大河。这两条河都发源于今土耳其亚美尼亚群山之中,分别向东南方向流入波斯湾。两河的上游地区为山地。“两河流域”是指中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伊拉克共和国。两河流域又常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古希腊文,意指两河之间的地方)。在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以今之希特
—萨马腊为界,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尼普尔(今名努法尔)以北称阿卡德,以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溶雪流入两河,造成河水泛滥。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泛滥只能淹及沿岸地带。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距较近。河水泛滥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可见,南部的灌溉条件比北部要好些,但也容易受灾。因此,在人们掌握一定的防洪与排水技术前,南部平原地区并不适于居住。考古资料表明,两河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在北部山地。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如哈逊纳文化、哈雷夫文化都位于北部丘陵地带。哈雷夫文化结束之时(约公元前 4300 年),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逐渐开发出来。
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是何种人,现在尚不清楚。约公元前 5000 年代后半叶,两河流域南部已有人居住。这些居民在考古学上称为“欧贝德人”(得名于欧贝德遗址)。“欧贝德人”的起源至今不明。不久,苏美尔语人部落来到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也没有最后解决。苏美尔人逐渐融合“欧贝德人”,成为南部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约公元前 3000年代初,一支语言属于塞姆语系的游牧部落来到巴比伦尼亚北部,称为阿卡德人。后来,操塞姆语的阿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先后来到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周围还居住着其他部落:北部的苏巴里人和胡里特人,东部的库提人、加喜特人和路路贝人,东南的埃兰人等等。两河流域经常受到这些四周部落的入侵。两河流域的历史包含着多种民族互相影响和互相承袭的历史。向文明的过渡 约公元前 4300 年,继哈雷夫文化之后,两河流域南部
的苏美尔人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解体和向文明过渡的过程。在考古学上,这是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乌鲁克文化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埃利都·欧贝德时期(约公元前 4300—3500 年),苏美尔人掌握了初步的人工灌溉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畜牧业和渔猎活动在经济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劳动工具大部分为石器和骨器。但已开始出现铜器,如渔叉等等。居民的住房为用泥土和芦苇筑成的小屋。在埃利都遗址,发现一些建筑在高大土台基上的泥砖神庙。如遗址第 8 层的一座神庙,面积约 252 平方米。泥砖神庙与芦苇小屋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氏族社会内部的分化。在埃利都遗址的墓地,出土了一座男性雕像,左手执一根泥制棍棒。这座男像代表了氏族部落的军事首领,其手中的棍棒则是后世王权和权标的起源。这说明, 苏美尔人已进入军事民主制阶段。
乌鲁克时期(约公元前 3500—3100 年),人工灌溉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铜器大量出现。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社会分化更为加剧。乌鲁克遗址出
土了一座石膏瓶,其上的浮雕清楚地表现出两个对立的阶级,一方是奉献产品的裸体群众,另一方是祭司或氏族贵族。神庙规模越来越大。如乌鲁克遗址的“镶锥宫”,其庭院的墙壁用红、白、黑三色的镶嵌锥体加以修饰。庭院的北端有两个阶梯通往建筑在高大台基上的柱厅。柱厅的圆柱直径为 2.62 米。这座结构复杂的大神庙显然是为氏族贵族服务的。人们的居住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口增加、社会分工复杂和阶级分化,一些居民迁往较大的村落,形成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合为城市或小镇。例如,乌鲁克城是由埃安那、乌鲁克和库拉布三个居民中心聚集而成的。据一种估计,约公元前 3200 年,两河流域南部有农村 112 个,小镇 10 个,小城
1 个。这种由农村到城市的发展过程,表明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开始让位于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字。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出土了一块约公元前 3500 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图画符号和线
形符号。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至乌鲁克文化末期,大约有 2000 个文字符号,并运用于经济方面。这些事实表明,苏美尔人已经迈入文明的门槛。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约公元前 3100—2800 年),文字进一步发展,产
生了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原始文字时期”。文字运用更为广泛。在经济文书中,男奴称尼塔库尔,意为外邦的男人。女奴称姆鲁斯·库尔,意为外邦的女人。这说明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还有几类人在经济文书中也经常提到,例如,恩(最高祭司、统治者)、恩·萨尔(最高女祭司)、格尔·萨布(商人首领)、图格·迪(首席法官)、帕·苏尔
(指挥官)等等。显而易见,这些人是高居于平民之上的氏族贵族或官吏。在两河流域南部,这时期已经形成了数以十计的奴隶制城邦,主要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乌玛、苏鲁帕克、尼普尔、基什、西帕尔等等。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之后,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00—237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