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中国是世界著名古国之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证明, 在中国广阔的领土上,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史前史上已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则分布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正是在新石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黄河流域首先开始进入了文明时期。

关于中国文明的起点 中国文明史从何时开始写起?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致的最后答案。不过,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文明史的起点在夏王朝开始建立的公元前 21 世纪前后。这种见解比较有说服力,也正在得到考古学方面的越来越多的证明。

从前的学者写中国史,往往从黄帝开始写起。这种写法起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此书第一篇是《五帝本纪》,而黄帝就是五帝中的第一人。也有人把历史起点更向前提到伏羲氏画八卦和造文字。例如唐代司马贞为《史记》补的一篇《三皇本纪》、宋代司马光所著《稽古录》等。不过伏羲传说的神话色彩过浓,因此信以为真的人不多。以《五帝本纪》的内容而论,五帝中最后两位——尧和舜还实行禅让制度。这显然是文明出现以前的制度。禹接受舜的禅让而即位,可是在他以后却开始传子,子孙世袭王位。以前是“天下为公”,以后是“天下为家”(《礼记·礼运》语),两者的交界处正应该是中国文明史的起点。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应是商代,因为商代历史已有考古资料和甲骨文资料作为切实的证明。其实在本世纪以前,商史也是没有任何考古资料的证明的。在我国传统的古文献里,夏和商、周两代一直是相提并论的。在《尚书》、《诗经》、《论语》等古典中,夏、商、周时常作为一个序列被提到。战国以后的文献中则把夏、商、周并称为“三代”。古代人的这些认识,显然来源于夏、商、周在制度上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孔子曾明确地说过:商代沿袭了夏代的礼,但作了一些变革;周代沿袭了商代的礼,也作了一些变革。夏、商两代既在文献中是并列的,而商代已在考古学上得到证实,夏代的可信性自然也有提高。何况下面还会说到,夏文化在考古学中已经出现了曙光。

文献中的夏史梗概 夏王朝的奠基人是治水英雄大禹。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游洪水泛滥成灾。尧曾经任命禹的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舜继尧以后,又任命禹治水。禹率领中原各部落人民辛勤劳动 13 年,终于疏通了河道, 排除了水患,安定了民生。禹又曾奉舜的命令,率领华夏族各部落打败了三苗族各部落,把他们驱往边远地区,从而稳固了华夏族各部落在中原的地位。舜死以后,禹受禅继位,曾会诸侯(原先的各部落首领)于涂山,据说与会者有“万国”。又会诸侯于会稽,并处死了迟到的诸侯。禹命令各地诸侯进贡方物和铜,用铜铸成九鼎。鼎上刻画着各州应贡的方物。这些都表示夏王是位在诸侯之上的“天子”。

禹死后,其子启在诸侯拥护下继位,而有扈氏不服,启灭有扈氏,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启死以后,在先后三个继任者中,有一人被废,一人被杀,政权一度被夺。

启的重孙少康,在夏以及与夏友好的国家的人民支持下,消灭了夺权者, 使夏王朝得以中兴。少康是夏代第六个王。又传了七个王以后,孔甲继位, 夏王朝开始衰落,诸侯逐渐不再服从夏王。又经过两个国王以后,桀继位为

王。桀荒淫暴虐,引起人民不满。大多数诸侯叛夏而支持商国的诸侯汤。最后汤率领各诸侯打败了桀,推翻了夏王朝。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从禹开始到桀亡国,共有 17 王、14 代(因为还有兄传子的情况)。据《竹

书纪年》记载,夏代共经 472 年。所以,可以大致推断夏代约处于公元前 21

至 16 世纪之间。

古代文献中所记的夏代事迹不多,但是也透露了这样一些重要信息:夏代已铸造铜器,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夏代不再禅让,王位传子,有时传弟; 夏本身是一个邦,它的君主作为王或天子的地位是诸侯拥戴的结果,而各诸侯实际上是各个独立小邦的君主。夏代诸侯很多,其中很多可能处于从部落首领向君主过渡之中。

考古学中的夏文化的曙光 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今豫西、晋南一带。因此,学者们很注意从这一地域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文化遗址中去找夏文化。近 30 年来。考古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

1959 年,考古工作者开始了对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经过多年

的工作,到 80 年代,学者们已根据对这个文化的堆积层次和出土文物的分析,把它分为四期,并根据对出土标本的碳 14 测定,得出一至四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 1900—1600 年的结论。在二里头文化的第一、二期,工具和武器主要还是石器、骨器等,极少出现铜器。在第三、四期,则不仅出现了青铜工具,而且有青铜武器和礼器。考古学者认为,一方面,青铜器中有爵和铃这样的空心容器,需有内外二范合起来才能铸造,这种铸造技术不大可能出现于青铜器铸造的最初阶段;另一方面,出现的铜器数量还不多,器物的形制也比较原始,又不象有了长期的青铜铸造经验的积累。所以,大体可以推定, 青铜器的制造在二里头文化早期已经开始了。在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还发现了一个大型宫殿建筑群的基址。这是一个略呈正方形的夯土台基,总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上面分布有殿堂、廊庑、门、庭的遗址。虽然至今不能确定它是宫廷或宗庙,但是作为文明已经存在的一种证据看来是不成问题的。

二里头文化是否就是夏文化?学者们尚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二里头文化四期都是商文化;有人认为,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 有人则认为,四期都是夏文化。这种分歧只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解决。不过从中毕竟出现了夏文化在考古学上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