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亚述帝国解体后的西亚与北非

亚述帝国解体后,在西亚北非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国家,其中后期埃及、新巴比伦王国、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在波斯帝国形成之前扮演了重要角色。

后期古代埃及 后期埃及即利比亚舍易斯时期的埃及,包括第 21—26

王朝(约公元前 1085—525 年)。第 21—25 王朝时,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

到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亚人在南方建立第 25

王朝(约公元前 730—656 年)。最后,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了第 26 王

朝(前 664—525 年),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征服埃及为止(公元前

525 年)。这一时期的埃及,政治上极度软弱,虽然它也曾企图重温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美梦,但毕竟力不从心,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它自身还经常处于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或称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

不过,后期埃及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器被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城镇明显增多,这是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了发展商业贸易,当时埃及的统治者鼓励希腊商人移居埃及,还给这些移居者以土地。瑙克拉提斯就是由这些希腊移民者建立的。大概也是出于商业的目的,第 26 王朝的法老尼科,曾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凿尼罗河至红海之间的运河。不过,他未能完成这一巨大而有意义的工程。尼科还曾派遣腓尼基水手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此举的目的大概是探险和商业兼而有之。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小生产者,甚至中等阶层的土地被兼并。这时留下来的一些有关土地买卖的契约和土地转让的契据证明了这一点。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还促进了债务奴隶制的发展,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这可能已危及到国家的兵源。因此,第 24 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

(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是收效甚微。不过,据狄奥多拉说,梭伦颁布的解负令, 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是由迦勒底人建立的。迦勒底人是塞姆人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 1000 年代初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并吸收了这里的先进文化。

公元前 1000 年代前期,亚述帝国征服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

公元前 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了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王国联合,共同反对亚述。前 612 年,亚述帝国灭亡, 它的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同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

公元前 604 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为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当时,叙利亚立即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却态度不明。而埃及对

这一地区仍念念不忘,准备随时插手,卷土重来。推罗和西顿等腓尼基城市也与埃及结盟。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 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王后,巩固了自己的后方。前 597 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前 590 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的一些小王公也都倒向埃及。与此同时,米底王国同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有可能发生冲突。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了一条防范米底人的长城。不过,米底人因忙于同乌拉尔图和西徐亚人进行战争,无力再同新巴比伦王国对抗。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腾出手来,于公元前 587 年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他迫使埃及放弃了对巴勒斯坦的野心,并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犹太国王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巴比伦尼亚。前 586 年,耶路撒冷城在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被攻破,惨遭劫掠破坏,大部分居民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对腓尼基的推罗城进行了长期围攻,但一直未能攻陷。前 574 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但实际上仍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位。外约旦的一些小王公则被迫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前 569 年,埃及发

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于前 567 年入侵过埃及,结果不详。不过他至少是阻止了埃及对巴勒斯坦的野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该城有两道围墙环绕,外墙高 7.6—7.8 米,宽 3.72 米, 周长 8.5 公里;内墙离外墙 12 米远,高 11—14 米,宽 6.5 米,长 6 公里。

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和一条土堤,离城 20 米远。围墙上每隔

20 米左右有一要塞碉堡。巴比伦城共有 8 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即伊丝达尔门,表面用蓝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贯通城区的主干道中央用白色和玫瑰色石板铺成。当时巴比伦城是近东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街面上店铺林立,十分繁华。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在巴比伦城中为其来自米底王国的王后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该花园位于底格里斯河边,据狄奥多拉记载,花园每边长 120 米左右,呈正方形。前 3 世纪时该空中花园被毁。

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他死后不久, 公元前 539 年,新巴比伦王国就被崛起的波斯人所灭。新巴比伦王国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其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期,国王同神庙祭司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波斯人入侵巴比伦尼亚时,巴比伦城内祭司竟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巴比伦城不战而降,国王那波尼达成了波斯人的俘虏。

新巴比伦王国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其经济相当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十分发达。著名的埃吉贝商家的商业高利贷活动即开始于此时期。该商家的活动范围极广,包括商业贸易、高利贷,买卖、出租土地,买卖、蓄养、出租奴隶,买卖、出租房屋等。该家族中的一些人还与王室、官吏密切交往。该商家的商业高利贷活动不仅限于巴比伦尼亚的许多城市,而且还伸向国外,经营过境贸易。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奴隶制度也比过去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奴隶的人数比过去增多,而且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也比过去多样化。其显著的特点是较

多地采用了让奴隶独立经营的方式,即奴隶主给奴隶一部分财产(包括土地和资金),让其独立经营。奴隶可独立地租佃土地、经商、从事手工业开办手工作坊,甚至开钱庄放债等等。不仅私人的奴隶可独立经营,就是神庙的奴隶也可如此。如埃吉贝商家曾租给一个神庙奴隶房屋,供其使用。在这类独立经营的奴隶中,有的人可能达到相当富有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拥有奴隶。奴隶有时既作为其主人的代理人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同时又经营自己的经济。他们在为主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从主人那里领得工资作为报酬。如埃吉贝家的伊提-马尔都克-巴拉吐的一个奴隶,就曾作为主人的贸易主持人,而从主人那里领得工资。租种其主人土地的奴隶,除向主人交纳地租外,还要交纳人身租(或称代役租),从事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的奴隶,除了向主人交纳利润之外(因其资本来自主人),还要向主人交纳人身租。人身租是奴隶主对奴隶拥有所有权的表现。人身租的数额因人而异,有一定技能的奴隶交纳的人身租要比无技能的奴隶多。一般每个奴隶每年要向其主人交纳 12 舍客勒银子作为人身租。

独立经营的奴隶中,能富有起来的当然只是少数;而且,即使是这些富有的奴隶,他们仍是其主人的财产,他们的主人可以随意将其买卖、转让、或作为陪嫁物。如奴隶达雅恩-贝尔-乌初尔,他是埃吉贝商家伊提-马尔都克

-巴拉吐的奴隶代理人,曾先后三易主人,他全家八口,在他被转让、转卖时, 其全家人都随他一起转让和转卖。

奴隶作为其主人的财产,要烙上其主人的名字,从外国买来的奴隶要烙上两种语言。外籍奴隶由其主人取一个巴比伦尼亚的名字。

有的奴隶被奴隶主送去学习某种手工技术,如烤面包、制作皮鞋、纺织等。为此,奴隶主要向师傅交纳一定的报酬,并供给奴隶生活费用。当时能送奴隶去学手工技术的奴隶主极少,只有那些拥有较多奴隶的奴隶主才可能这样做。因为奴隶主不仅要交学习费用和奴隶的生活费,而且在学习期间奴隶主还得不到奴隶的劳动报酬。

多数奴隶的处境仍然是很悲惨的。从这时保存下来的不少司法文件中, 奴隶否认自己的奴隶身份。奴隶还以逃亡的形式进行反抗。所以,在买卖奴隶时,卖主必须向买主保证奴隶不逃亡。

尽管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奴隶人数不少,但他们不是主要生产者。当时的主要生产者是为数众多的丧失了生产资料的自由民。他们租佃王室、神庙和个别奴隶主的土地,而且往往还要租用牲畜、种子和农具。他们也是当时主要的被剥削者。

吕底亚王国 吕底亚王国是公元前 1000 年代前期兴起于小亚西部的介尔姆河谷地区的一个国家。

吕底亚人的首都是萨狄斯。吕底亚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温和,十分适合农业,而无需人工灌溉。这里的纺织、皮革制造等手工业很发达,还富有金矿,因此经济上比较富有。

据希罗多德说,吕底亚王国最初是由海拉克列达伊家族统治的,后来, 统治权转到了美尔姆纳达伊家族手中。该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巨吉斯曾是前一家族国王的侍卫。巨吉斯夺取政权后,曾进攻希腊人在小亚西岸的米利都和士麦那等城邦,攻陷了科洛彭城。吕底亚曾遭到奇姆美利亚人的侵袭,首都萨狄斯除了卫城以外,都被奇姆美利亚人所占领。到阿律阿铁斯时期,吕底亚才将奇姆美利亚人驱逐出去。

当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亚述帝国时,吕底亚王国已是小亚半岛上的一个大国,小亚中部的弗里吉亚也归属于它。吕底亚同米底王国为争夺亚述帝国的遗产而进行了长达 6 年的战争(前 591—585 年),双方相持不下。

前 585 年 5 月 28 日,交战双方被这时发生的一次日蚀所吓坏,于是决定缔结和约。和约规定,吕底亚和米底以哈里斯河为界,并且阿律阿铁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米底王国的王子。

吕底亚王国在结束了同米底王国的战争并同其结为盟友、保障了自己的后方之后,便回过头来向小亚西海岸的各希腊城邦开刀。阿律阿铁斯的儿子克洛伊索斯统治时期,征服了小亚各希腊城邦。希罗多德说:“据我们所知道的,这个克洛伊索斯在异邦人中间是第一个制服了希腊人的人。他征服的有亚细亚的埃奥利亚人、爱奥尼亚人、多利亚人,但是他和拉西第梦人缔结了盟约。直到克洛伊索斯君临的当时为止,所有的希腊人都是自由的”。

但是,在伊朗高原兴起了波斯。波斯国王居鲁士灭亡了米底,这引起克洛伊索斯的不安,他出兵攻打居鲁士,但遭失败。居鲁士于公元前 546 年灭亡了吕底亚王国及小亚各希腊城邦,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

米底王国 米底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同后来建立波斯帝国的波斯人有着亲属关系。他们大概是在公元前 2000 年代来到伊朗高原的。到伊朗高原后,米底人定居在其西北部里海以南的地方,波斯人则定居在其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至于他们来自何处以及迁移的路线则说法颇多。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们来自中亚草原。

伊朗高原东起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西止于扎格罗斯山,北有里海, 南临印度洋,高原内部多山和沙漠,河流小而短,大多消失在沙漠之中。高原内气候干燥,不适于农业而适于畜牧业,在西边靠近两河流域的地方则比较适于农业。扎格罗斯山区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农业发源地,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不少早期农业起源的遗址,并追踪出了农业逐渐向两河流域平原地区发展的路线。在伊朗高原境内,早在公元前 8000—7000 年代就已出现了农业文化。后来,当两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同它有着密切的交往。

关于米底历史的资料,至今尚未见到他们自己的任何文献传世,有关他们历史的基本材料主要是亚述的年代记和后来希腊作家的著作。

在前 8 世纪时,米底人臣属于亚述帝国,向亚述人交纳贡赋,而米底人本身大概已形成了一种联盟或王国,至少已有了一种类似首都的中心。据希罗多德说,在亚述人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早起来反对亚述人的统治并且最先争得独立的。取得独立后,米底陷于无政府状态,一个名叫戴奥凯斯的人成了国王,并统一了米底各部落。据希罗多德说,米底国家的形成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因为当时米底人的各部落散居各处,且处于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在各部落中掠夺和不法行为十分猖獗,人们期待有一个主持正义和公道的人来解决各种争端。而戴奥凯斯因在本部落中解决纠纷时公正,得到人们的拥护,以至其他部落的人也去找他解决纠纷,后来更推举他为国王,他则要求为他建立一座宫殿和一支私人卫队。这为人们所接受,建起了有七道围墙环绕的埃克巴塔那城的王宫。从希罗多德的记述可以看出, 米底国家的形成,一方面与反对亚述统治有关,因为这要求米底人联合起来; 另一方面也与米底人内部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阶级矛盾加剧有关。戴奥凯斯当了国王后,加强了他的统治。

据希罗多德提供的材料,如果以公元前 550 年米底王国被波斯的居鲁士

灭亡为起点往前推,可以列出米底的连续四个国王,即戴奥凯斯(前 700—

647 年)、普拉欧尔铁斯(前 647—625 年)、库阿克撒列斯(前 625—585

年)和阿司杜阿该斯(前 585—550 年)。

从普拉欧尔铁斯时起,米底王国开始向外扩张,他首先征服了波斯;然后他同亚述进行战争,但遭失败并战死于军中。其子库阿克撒列斯即位后, 对军队进行了改革,把军队改编为枪兵、弓兵和骑兵等三个兵种。他同新巴比伦王国联合于公元前 612 年攻占了亚述首都尼尼微,灭亡了亚述帝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许多地方,大大扩大了米底王国的统治地区。库阿克撒列斯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的战争(前 591—585 年),因一次日蚀而以和约告终, 库阿克撒列斯之子阿司杜阿该斯与吕底亚的公主缔结了婚约,双方还划定了边界。

在阿司杜阿该斯统治末期,波斯人在居鲁士的领导下争得了独立,并灭掉了米底王国(前 550 年),阿司杜阿该斯亦被俘,米底成了波斯帝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原米底王国征服的地区也相继为波斯人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