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取象

《周易》的基本表现方法是象,是象征。《系辞》云:“是故易者,象也。象也是,像也。”而象征的武库源于天地,源于自然万物。《系辞》云: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是故诸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古代的先哲们仰望天空,远眺大地,观四时流转,察宇宙变化,并因此而上升为哲学的表述。《周易》的哲学历史就是自然万物与人的心灵相互感应的历史。“天垂象,圣人以则之”,文化的历史是人发现了自然,也是自然启示了人的心灵。象征形式的运用本身就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情关系。自然万象不是一个被分析被研究的对象,而是思想与艺术不可分割的象征。思想的阐释总依据自然物象去指示无限。自然在先民们心中保持了一种沉默冷静,富于启示而又不可言说。《周易》哲学的神秘则来源于自然的神秘、天地的神秘。

《周易》最集中的象征就是天地的象征。“乾坤,其《易》之门与?” 已道出了灿烂的天空与大地,《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径,而这两卦又诗意地描写了天空与大地。

《乾》卦描写的是天空,而天空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星斗。因此,《乾》卦描绘的就是东方苍龙七星在天空中的变化,揭示对天的神秘的感悟理解。

《乾》卦爻辞是: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 或跃在渊,飞龙在天。 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

龙,即苍龙七星。闻一多在《璞堂杂识》中云:“乾卦,言龙者六(内九四‘或跃在渊’虽未明言龙而实指龙),皆谓东方苍尤七星。”《易·彖》云:“时乘六龙以御天”,六龙即天象之谓也。苍龙七星即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潜龙指冬天,苍龙星全体处于地平线下。“见龙在田”指春分,龙角始见于地平线上。“或跃在渊”意思就是苍龙好像从地平线下的渊水里跳跃出来。“飞龙在天”,夏天之象,此时苍龙全体陈列于天上。“亢龙有悔”,乃秋天之象,这个季节亢宿刚好处于两方地平线之上,正经历着由明及暗的过程。“见群龙无首”亦指秋天,亢宿处于西方地平线之上时,角宿亦即龙的角与首部已潜入地平线之下不见。原始先民对天空的观察是如此专注而深情,这不仅因为天象的变化与耕种放牧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更在于他们对大的崇敬,于是他们便把美丽的星斗写进了古老的哲学和艺术里,智慧由此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

《坤》卦则是大地之诗。而大地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秋天,因此《坤》爻辞便把大地写迸了爻辞:

履霜,直方。

含章,括囊,黄裳。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这里描绘的是一个霜天寥廓的秋天景色。行人走在刚刚落霜的大地上(履霜),一眼望去,大地上坦荡无垠(直方),丰收的田野多姿多彩(含章), 人们忙着把丰收的果实装进口袋(括翼),大家穿着黄色的衣衫(黄裳)这时一个细节出现了,两条奈何不了寒冷的蛇撕咬起来,地上流出了淋漓的鲜血。用如此简炼的笔墨勾画出如此明净开阔的秋天景色,表现了人类对大地的热爱。大地不仅养育了人们的生命,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因此,《周易》的作者才从天地中抽绎出伟大的思想与人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

《周易》的作者总是强调天地的引申意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因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引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遵循的思想原则就是在大自然中观物取象,师法天地,由其中推演出幽明、生死、智道、天命等一系列观念。

《周易》观物取象不仅在空间上师法天地,也在时间上楷模四时。春夏秋冬的自然也启示着、触动着《周易》时代的上古先民。弗雷泽说:“大地外表上经历一年一度的巨大变化强烈铭刻在世世代代的人类心中,并激发人们去思索;如此宏大神奇的变化出于什么原因呢?”“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四时变化强烈地刺激着原始人的心灵,并在人类心目中留下了精神的结构形式。《周易》是一部占卜的书,其占卜的准则就是模拟天地开辟生成的历史,模拟四时的运转,《系辞》谓: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在这个古老的占卜规则里面,表现出对天地生成、四时变化的模仿。天地在于一,分而为二象征着天地开辟,乾坤定立。挂一以象三,意味着人的出现,人的活动。而“揲之以四”即是四时变化、春夏秋冬流转。四时运转是演义《周易》的最基本形式,如果说《周易》的师法天地显现的是空间广阔的话,而楷模四时昭示的则是时间的变化。《周易》开篇即谓:

乾,元亨利贞。

对于四时变化而言,元,是起是发生是春天:亨,是发展是繁荣是夏天; 利,是转折是丰收是秋天:贞,是结果是终极是冬天。

元、亨、利、贞,正是春夏秋冬四时变化在人们心中引起的强烈反映。

《周易》的作者把它上升为一种道德,概括为:“天有善、美、利物、贞正四德。”《文言》谓:“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四时之干也。”古代先哲们把四时与人伦结合为一,形成了所谓的“君子四德”,即“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贞。”这样在《周易》中就形成了一个“天地一四时一人伦”浑融统一的天人合一式的思想体系。《周易》在大自然中选择物象以象征其哲学,但大自然是无限的,因此先哲们只能选择有限的物象,在类比的原则下,指示更广泛更无穷的世界。“其称号也小, 其取类也大”,即是由一物而普及万物,由有限而指示无限的象征方式。《周易》卦象的基本象征是八种基本自然物象:

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震为雷,艮为山,兑为泽,巽为风。

这八种自然物象在引申类比的原则下,天人沟通,心物交流,形成了一个自然一人伦一社会的有机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表示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