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是从大自然中取象,自然万物旺盛的生命力极大的启示了上古人类。“生”成为《周易》的最高精神。《周易》正体现了一种生动的“万物含生”的机体主义,“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周易》高扬的生命精神。

《易传》作者以恢弘磅礴的气度来歌唱流转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生命精神,展现着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发生论”。天是万物的创生者,《彖》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易传》把天视为创生者,天具有一种雄健阳刚的生命精神。“乾元” 是自然万物的发端,连自然界的“云行雨施,品物流行”都被认为充满生命活力。宇宙绝不是无生命的任意拼凑,而体现着化育一切生命的庄严目的,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正是从化育万物的角度乾元才可以“统天”,“天” 象征充满劲道的生命原动力。

而地是天的承载者,是顺应者。大地顺应天的创生意志,肯定生命活力, 这就是坤元的象征意义,即所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天以其雄健开创生命,而大地则以顺承丰厚滋养生命,它以其宽广笃实的品性包含着催促着万物的茁壮生长——“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如果说天是生命的原动力,是创生者的话,那么大地则是生命的滋养者,是辅生者。

《周易》的自然界绝不是干枯僵硬的庞然大物,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活力并且有充分价值和意义的无限有机体。

《周易》是以生命的眼光打量自然打量世界的,因此自然便充溢着无限的生命趣味。《系辞》谓: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在《周易》的诗意描绘中,大自然的雷鸣电闪、风雨变幻、日月迭出、寒暑往来,仿佛都体现出一种目的性,但这目的不是偶象不是理念,而是鲜活的生命,生是不受任何超越生的原则限制的最伟大的动力,所以《系辞》才说“生生之谓易”

而人类是师法天地的合作者。《文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天地是生命的创生者辅生者,而立于天地间的人是生的合作者,它不仅追求个人的生存,更追求天地自然雄浑博大的大生。弥纶天地、顺应自然才是人的生命原则,《系辞》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既然天地的最高准则是生, 那么人要与天地合德就是要合于生命之德。天地之德是创造,是开辟生机, 并以此贯注天地充塞众生。而人作为合作者,就要去体认生命,仁爱万物, 然后才能成为顶天立地,与天地贯融合一的“大人”。在万物含生基础上,

《易传》还把生命的原则推及到人类的社会发展、道德伦理。《序卦》谓: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间唯万物。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措)

“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在这个逻辑顺序里,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哲学以自然为中心的宇宙生成,作最本源的是自然的天地万物,由天地万物衍生出夫妇、父子、君臣的伦理关系,由伦理关系推及到文明道德的礼义,世界越来越繁富,社会越来越庞杂,而其本源则是自然,是自然的生命化育。《系辞》下谓:

天地絪缊,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为了更具体更切实地理解生,《系辞》的作者甚至用男女行为来比较天地的交感,生命的诞生不是“抟黄土以造”,而是生命之间的交流感应、天地感应是“絪缊”,男女交流是“构精”。《周易》力图告诉人们的是,自然并不陌生,自然并不外在,它是一个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生命融贯的有机体,如同男女之间的生命行为一样,天地间也有着庄严的生命交合。

《周易》中《咸》卦是专门谈感应的。咸,就是感,代表万物交感。《彖》云: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于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之间的感应化生万物,圣人观天地感应而引发心灵的感动,才能理解自然、社会、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一切相感的都是吉利的、平和的。

《周易·泰卦》就是天地感应,《泰》卦下为三(乾),上为三(坤),正象征着交流,天本在上,地本在下,而泰卦相互易位,正是交流感通,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达到交合,所以《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彖》阐释得更为详尽:“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只要此界与彼界充分感通、物我合一, 就能和谐互助,化育并进,这就是“泰”。反之“天地不交,万物不通”, 就是否定,因此《否》卦的卦象是乾上坤下,天是天,地是地,彼此不交, 物我分离,因此它是否。

交通是泰,也是永恒,交通是生命发展的永恒道理。《恒·彖》云: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久于其道,而化成天下。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生之所以永恒,在《易传》看来它永远是“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一切都是感应,是互动,是对话,是交流,因此能达到一种生生不易的永不衰绝的恒久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