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用细如游丝的笔致,奔放练达的笔调,巧夺天工的构图构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国美术起源于 243~255 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远古祖先,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锻炼培养起了造型技能与审美观念。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陶器上的各种图案,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水平已有了流畅、粗放线描的变化。

奴隶社会(夏、商、周及春秋)的绘画,史书上已有了记载,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中也可窥见一斑,这一时期较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多数绘画作品是作为装饰之用,附丽于工艺品或是建筑物上,内容丰富。除画日、月、星辰及各种动物外,还有不少历史题材的作品,并已有黑、白、红、黄等颜色的作品出现,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初级阶段,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历史发展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无疑也是发达的。这一时期的绘画,除前代已出现的工艺品上的绘画及壁画外,又出现了瓦当(瓦片图画)、画像砖、漆画、木板画、木筒画及帛画。特别是战国时代的帛画《龙凤人物图》,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帛画;西汉时期的木板彩画《人物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木板画。这个时期的绘画,内容更为丰富,艺术表现上,力求抓大貌、大势,也能处理较大的场面,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形象。在颜色运用上,已有朱、黄、青、绿、紫、白、黑诸色。在汉代出现了张衡、蔡邕等文人画家。然而,这一时期的多数作品,还缺乏深入精致的表达能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尚处于稚拙阶段。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冲破了皇室统一中央集权统治,致使出现了社会因战乱而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空前繁荣:首先,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绘画迅速发展。现存新疆、甘肃麦积山、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壁画,均是画家们在中国传统绘画成就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营养的艺术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宏伟的艺术宝库。其次,画家辈出,除了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等绘画史上的大画家之外,还有卫协、张墨等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做出了贡献的大批画家。再次,出现了一些杰出的评论家,如顾恺之的画论,宗炳、王微的画论等,特别是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在绘画史上作出了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有,花鸟画开始兴起,山水画已开始趋于成为独立的画科。总之,这一时期的绘画已开始脱离稚拙阶段。

隋代在中国绘画史上,是魏晋南北朝过渡到唐代的一座桥梁。隋代绘画除壁画外,卷轴画已风行。值得一提的是大画家展子虔,他的《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担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任,至此山水画从其他画科中宣告独立。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时代,也是绘画史上的昌盛时期。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至鞍马杂画,其艺术成就都是空前的,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且具有划时代的作用。这一时期画家辈出,至今有文献或有画迹可查的近 400 人,最著名的如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王维等。值得注意的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绘画与文学之间密切了关系,形成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艺林中别具风资。唐代不仅绘画技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绘画理论也得到了重大发展。仅据文献记载及流传下来的论著就有 20 多种。其中,有评论、有画史、有画法、有鉴藏,而以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价值最高,被称为“画史之祖”。

唐以后的五代,继承了唐代的传统,人物、山水与花鸟都作为独立画科而逐渐壮大,尤以山水、花鸟画的发展最为显著。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画院的开始。

两宋王朝 300 年,绘画艺术出现了始终如一的兴盛局面。反映现实的风

俗画、肖像画,描写古代事迹的历史画,描绘祖国壮丽河山的山水画和艳丽多姿的花鸟画,都如百花开放,欣欣向荣。两来继承五代设立“翰林图画院”, 画家云集,对绘画艺术有很大推动作用。人物画大有发展,特别是李公麟的白描画法,淡毫清墨,开一代人物画新风。风俗画、历史画层出不穷,特别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宏伟丰富,技艺的完美生动被誉为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名扬海内外。这一时期文人的水墨梅、竹,成为一种独立画科,以文人画家苏轼为最著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宋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画迹,还留下了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邓椿的《画继》等大量的画论、画史著作。总之,两宋绘画出现了绘画史上的高峰,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

元代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开始画风大转变的时期,突出的标志是文人画——水墨写意画的出现。此时文人画家进一步提出把书法归结到和画法联系,强调书法对于绘画的重要作用。另外,明确指出文人画就是文人读书弄翰的余事,要求文人画家要有文学修养。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普遍出现了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作品,使中国绘画艺术更富有文学气味,也更富有民族特色。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就是赵孟頫。赵孟頫精通音乐,在书法上篆、隶、行、草无一不精,在绘画上山水、竹石、人马、花鸟无所不能,是开一代画风的重要人物。此外,就是被称为“元季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

明代绘画曲曲折折,缓慢发展,被史家称为“偏胜时期”。之所以称为“偏胜”,是因为在艺术表现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一种是思想上要求变革,不受陈套旧规的束缚,敢于创造,作品具有新鲜的、独特的艺术风采;一种是墨守陈规,主张复古,单纯追求笔墨,至使作品流于形式,缺乏生气。在明代山水画较为发达,派系多而且错综复杂,派系的名称有的按地名而定,如吴门派、华亭派;有按画风与传统的关系而定,如院派、浙江派等十多个派系,最著名的是“浙江派”与“吴门派”。

清代的绘画就总的趋势而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衰落期。然而民间绘画有所进展,特别是年画的兴盛,为历史上前所未有。尽管是衰落,也并非没有成就。这一时期,以山水、花鸟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山水画突出代表是八大山人和石涛,笔法恣纵,打破了陈规,立意新奇。花鸟、梅兰竹菊画, 尤以金衣、郑爕、李第五节绘画 - 图1等“扬州八怪”为著,他们独抒个性,被视为“异端”, 但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清代尽管不设画院但宫延画家的活动仍有专门场所,我国最长的画卷(约 300 米)《康熙南巡图》就是宫廷画家王石谷历时

3 年主绘的。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末期绘画资料的编纂,反映了清代绘画研究和整理水平,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