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音乐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同一条大河,连绵不断。若对中

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我们首先遇到的就是音乐的起源问题。关于音乐的起源,古往今来说法不一:第一,起源于宇宙中一种超人的力量(太一);第二,起源于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第三,某些个人创作; 第四,起源于古代巫术。以上为我国古人的一些观点。在西方有人甚至认为音乐起源于性欲的表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我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是毫无疑异的。

中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是综合性艺术。根据史料和现在考古的发现, 中国音乐活动大概是在语言不甚发达以前就开始了,比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的形成都早。相传黄帝时所作的《弹歌》以及后来伊耆氏的《腊辞》等都是原始时代所唱的歌辞;舞蹈有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舞等。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的实物证明这时乐器已达七八种。击乐有:土鼓、陶鼓、石制的磬、陶铃、陶钟;管乐有:管(骨哨),用芦苇编排而成的龠、陶埙等;传说还有苓、篪、笙等。

夏、商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灭亡和奴隶社会的开始,社会的发展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时专业的音乐家已经出现,与少数民族也有了文化交流,音乐艺术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乐器增多,并在绝对音高方面形成了明确概念,一些音程关系已为人们所掌握。周朝时,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周王朝组织起了庞大的音乐机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及完整的音乐教育制度。仅就音乐教育来看, 有培养对象:主要是王、贵族子弟及民间艺人;有学习内容:音乐理论、演唱艺术、舞蹈艺术;有学制:13 岁开始 20 岁毕业,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音乐学校。这一时期已有 5 个种类的乐舞和多种音乐节目。同时,也注意吸收外国音乐(阿富汗等国),在中国文化史上向外国学习经验,也许音乐是最早的。乐器已近 700 种(打击乐:如编钟;吹奏乐:如萧、笙;弹弦乐: 如瑟、琴等都已出现),乐律已有十二律和七声音阶。

公元前 770~前 221 年,即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瓦解,中国逐步进入封建社会。随着铁器的使用,众多大城市的出现,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发展,音乐文化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诗经》的收集编纂,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说过,在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每一首诗都跟随一定的乐谱,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见不到曲谱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民间音乐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着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同时,在乐律上“三分损益”法科学计算方法的出现,为以后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除原有的乐器在大、小体制上出现了变异外,还出现了筝、筑和笛。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也十分有利。这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对民间音乐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加工,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时随着对北方匈奴有战争、也有和平的往来和西域交通线的开辟,使中原音乐在吸取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产生了鼓吹乐,并出现了新的乐器,如羌笛、笳、角、箜篌、琵琶等。除十分丰富的歌舞形式外,还出现了“百戏”、“傀儡戏”等,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代,也是中国南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国与外国在音乐上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这一时期音乐理论大

大发展,如嵇康、刘勰等人的理论。除对原有乐器的改造取得了重大成就外, 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如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筚篥、方响、锣、钹、星、达卜等等。这时少数民族与外国音乐如龟兹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等都已在内地流行。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吸收印度佛教音乐, 初步创造了中国佛教音乐的体系,在中国音乐文化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隋、唐、五代特别是唐代,在封建经济高度繁荣和发展的基础上,唐代音乐也站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成为亚洲各国音乐文化交流中心,唐都长安也因此而成为国际性的音乐城。当时曾有许多亚洲国家派人来中国留学,学习音乐。唐代创造了许多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文化,如曲子(词)、变文和燕(宴)乐等。踏摇娘、参军戏等戏剧音乐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的初步形成。这时乐器已达 300 多种,特别是这时出现的奚琴,就是后来的胡琴的前身。同时,出现了“古琴减字谱”和著名的“工尺谱”等记谱符号。

随着两宋大都市的更加兴盛,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这种适宜的环境中, 音乐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时,多种的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剧音乐丰富多彩。曲子(词)这一艺术性较高的音乐形式,在这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宋、金对峙期间,孕育、形成了后来南、北曲两大音乐巨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展,致使一些音乐书谱得以刊行(现残存曲谱 40 曲)。在乐器方面,除继承了前代外, 在制作运用上有了改进和提高,并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如吹乐器有叉手笛、七星、横萧、倍四等十五六种,马尾胡琴等拉弦乐器也得到重视。同时,器乐演奏及器乐社团的组织已相当普遍。

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元王朝,使农业遭到很大破坏,致使农村人口纷纷流入城市。都市的繁荣,从客观上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元杂剧的兴盛便是一例,同时音乐表现手法和技巧也得到显著的提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的音乐理论研究及歌唱艺术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水平,这与文人的重视分不开。

明清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封建主义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农村民歌也随之进入城市,在此基础上衍变出城市小曲,这些小曲歌舞与戏剧并行,繁荣了音乐文化,特别是清代后期各种地方戏剧的兴起,繁荣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戏剧音乐。这一时期的乐器有较大的发展,大量的少数民族乐器进入中原,突破了民族界线,为大家所共用, 并在明代出现了琐呐。更值得注意的是音乐理论取得了巨大发展;明代朱载育的“平均律”(新法密律),在 1584 年前就已创立,这在当时可以说居于

国际领先地位。比利时音响学家在 1890 年发表朱氏理论:中国乐律比我们更进步了,我们这方面,简直一点都没有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