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壤流失和沙漠化

土壤流失和沙漠化都是对土地的破坏过程,它们的产生既有人为因素, 又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表现为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植、过度放牧等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从而使地表失去保护层。自然因素对于土壤流失来说, 包括暴雨、陡峻的地形、风力及重力作用等;对于沙漠化,包括气候干旱、强大的风力及地面组成物质松散等。

  1. 土壤流失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或土体在水力、风力和重力作用下被冲刷、剥蚀和吹失的现象,其中以水的侵蚀(即水土流失)最为显著。土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巨大财富,但土壤资源正遭到严重破坏。据估计,美国每年因土壤流失使农业生产大约损失 10 亿美元。我国的土壤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据估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 1.5×106km2,接近全国土地面积的 1/6,每年流失土壤 50 亿 t。

土壤流失的损失不只是对耕地而已。土壤流失还造成大量的泥沙在小溪、河流、运河或者水库中淤积起来,影响航运、灌溉,减少发电量,使水库过早降低效益甚至报废,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土壤流失还会促使生态系统恶化。随着植被遭受破坏后土壤侵蚀的发展,土壤生态将发生剧烈变化,

如土壤层变薄、肥力降低、含水量减少、热量状况变劣等,逐步失去生长植物、保蓄水分的能力,从而影响调节气候、水分循环等功能。

要防治土壤流失、搞好水土保持,必须扭转重工程轻生物、重治沟轻治坡、重治下游忽视上游的不良倾向。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沟坡兼治、上下游兼治的方针,按流域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践证明,造林种草、建设植被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优先措施。

  1. 沙漠化

沙漠化是指原来的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改变过程。世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据统计,地球上每年有 600 万 hm2 的土地变为沙漠,即每分钟就有 10hm2 的土地被沙漠吞噬。全世界有90 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沙漠化的危害。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目前正以每年约 6km 的速度向南扩展,近 50 年来扩大了 6500 万 hm2。我国也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我国“三北”(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已经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约 17.6×104km2,其中历史上早已形成的为 12×104km2,近半个 世纪以来主要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形成的有 5.6×104km2。此外,还有 15.8× 104km2 的土地存在潜在沙漠化的危险。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 5000 余万人, 涉及到三北地区 11 个省(区)的 212 个县(旗)市,近 400 万 hm2 的旱农田和 500 万 hm2 的草场受到影响。

沙漠化的防治,首先必须控制人口增加,特别要把重点放在降水较少的

地区;其次,使牲畜头数的密度与土地载畜能力维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再次, 迅速制止不明智的采伐柴薪,要发展其他燃料或者利用太阳能。与此同时, 要以人工和自然途径恢复植被,人工种植抗旱的灌木丛和乔木。现在,对于风沙环境的恢复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北部的榆林地区长期植树造林,种草治沙,气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风速降低 49%, 如今该区已是“风沙退,农牧兴”的一片繁荣兴旺景象。近 10 多年来,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产生了显著效益,在防止流沙侵蚀、保护草原和耕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