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内部层圈的形成

目前一般认为原始地球是均质的固体,主要由硅、氧、铁、镁等的化合物组成。地球开始是冷的,由于下列原因逐渐变热(图 12.11)。

  1. 小星体碰撞转换来的热能这种热源可能是地球形成初期的主要形式,小天体的冲击、尘埃碎块的碰撞将大量的动能转换为热能。虽然一部分要散失到宇宙空间去,但仍有一部分保存下来使地球增温。

  2. 压缩导致温度升高随着地球体积的缩小,内部压力不断增高,重力压缩的结果使地球温度升高。由于岩石的导热性差,大部分热能积累起来。

  3. 放射性元素蜕变生热地球内部的 U、Th、K 等放射性元素蜕变时放出的热量,长期积累起来,造成地球升温。这种热能的积累远大于散热,所以它在地球内热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上述这三种热源造成了地球温度的不断升高。在地球形成初期,由碰撞、压缩和放射性而产生的热量使地球温度达到 1000℃或更高。地球形成的最初10 亿年内,在深度 400~800km 范围内,温度已上升达到铁的熔点(图 12.12)。由于铁和镍的熔点较硅酸盐低,这时达到熔点首先熔化,形成熔融的金属层, 同时硅酸盐开始软化,为重力分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于是比重大的铁、镍形成大的熔滴向地心下沉。降落过程中将释放出来的重力能转变为热能, 使地球出现局部熔融状态。铁、镍最后向地心集结成为地核,与此同时,硅铝、硅镁等较轻物质上浮,冷却而成为原始地壳,二者之间的铁镁硅酸盐组成地幔(图 12.13)。在长期分异作用下,地核不断加大,地核内热不再散失,致使外核保持液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