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1.小行星冲击地球的效应与后果
小行星冲击地球后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首先在撞击处形成一个陨击坑,某些地面物质被粉碎成尘埃并被抛向空中,可高达平流层而散布于全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尘云妨碍了太阳光到达地面,进而影响到气候变化、生物的生长,甚至引起生物大量死亡。小行星本身物质在撞击过程中亦会部分融化或汽化,并与地球物质混合,使地球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沉积物中某些元素出现异常,如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可使铱含量明显升高。例如,近年来在白垩纪与第三纪分界处的粘土层中,发现金属物质锇、铱的含量均异常高,许多学者认为这些物质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由此导致了中生代空前繁盛的恐龙的绝灭。而且,小行星的撞击可引起构造运动,冲击变质、岩浆活动、地震、海啸和地磁倒转等。有人认为巨大陨石的撞击地球还可造成
地球板块构造格局的变化。2.彗星与灾变现象
Brandt 等(1981)认为彗星对地球的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毒成分(如氰根(CN)),当彗星靠近地球时,大气就可能受到有毒气体的污染; 二是彗星在穿越地球轨道时亦有可能与地球碰撞。一颗质量为 1018g、冲击速度为 45km/s 的彗星碰撞时的能量为 1024J,它可以造成气候、生物和构造方面的剧烈灾变。
1908 年 6 月 30 日格林尼治时间 0 点 14 分,在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出现了一个大火球,光亮似太阳,从东南向西北飞去,拖着一个很长的尾巴, 同时发生了一次强烈爆炸,能量高达(5±1)×1016J,在 1000km 以外可听到声音。这次爆炸破坏了 1600km2 的森林,是本世纪初发生的一次突出的灾变事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颗小彗星落入地球大气引起的,在土壤中发现了直径为 5~450μm 的硅质球粒。
我国古代常把彗星与灾变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的资料表明,彗星与大地震发生很可能有联系。1976 年 e 号彗星从 6 月开始接近地球,在 7 月上旬至9 月中旬其与地球的距离在 0.3 天文单位以下,7 月 28 日发生唐山大地震,8
月 16 日菲律宾发生 8.1 级大地震。3.陨石与地震
很早就有人观测到地震与陨石共同出现的现象,但它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巧合。徐道一等(1980)提出陨石的降落可能与地震有联系。我国古书
《竹书纪年》记载,距今 3700 年前的夏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 地震,伊洛竭。”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陨星与地震关系的最早记录。1976 年3 月 8 日下午,我国东北吉林市附近降落了一场世界上罕见的大规模陨石雨,
1976 年前后我国尚有多次陨石记载,而 1976 年又是我国地震的高峰年,二者之间似有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