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这一代中学生,生活相当优裕, 根本不知“俭朴”为何物,若是一提“勤俭朴素”,他们就会说:“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其实不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都是必要的,值得大讲特讲。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12 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不少经济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取得世界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但是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然很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在世界 128 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排在倒数 23 位。我国仍然是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还必须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还需要我们勤俭朴素的地过日子。

勤俭朴素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移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以立志,俭可养德”这是做人之美德。《左传》中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就是说,俭是道德要求,是道德根本, 侈是万恶之首,是万恶之源。勤俭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学生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

古今中外,一切名人志士大都具有勤俭朴素的美德。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生就是艰苦朴素的一生。他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他身上穿的是半旧的布长衫,脚下是双胶底帆布鞋,坐的是普通的藤椅。鲁迅先生一生写了五千多封信,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信封是他自己做的。平时接到朋友来信,若信封大点,纸质厚一点,鲁迅总是轻轻地拆看,把它翻过来重做成信封。他还把些零碎无用的纸张收集起来,糊成信封,也备使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千古传颂的至理名言。雷锋同志也是节俭的好榜样, 衣服总是补了又补,把节省下来的军装给国家。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我们中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应该从小就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如何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呢? 1.教育学生懂得“节俭是美德之母”。节俭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不

养成勤俭朴素的美德,其他任何高尚美德的树立和养成也就无从谈起。提高学生自觉进行勤俭节约的积极性,从而逐渐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1. 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管家庭生活状况如何,都要教育学生具有勤俭朴素的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缕半丝,恒念物之艰难”。披衣,思纺织工人之劳;用餐,念农业劳动者之功。吃剩下的饭不要倒掉,掉在桌子上的米,还可以捡起来再吃。

  2. 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勤俭朴素,力戒奢侈浪费。许多中学生的花钱比父母阔绰,他们把零用钱用在买化妆品,吃零食和同学之间娱乐交往上。有的男生染上吸烟喝酒毛病,有的则去营业性舞厅跳舞。这些讲吃穿、比阔气、图享乐的思想倾向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中学生一旦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仅使家庭难以负担,还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一定要坚决、及时地纠正挥霍奢侈等不良风气。

  3. 要教育学生以生活的强者为榜样。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每一件财产都是一块绊脚石。”他的一生是勤俭朴素的一生。有个朋友见爱因斯坦

总是穿着旧大衣,就劝他添件新的,爱因斯坦说:“这有什么关系?反正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成名后,仍穿那件旧大衣,那位朋友又劝他添件新大衣,爱因斯坦又说:“何必呢?反正这儿谁都认识我了。”正是爱因斯坦这种一心扑在科学上、从不讲究吃穿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阶段,更需要把吃穿放在很轻的位置上,像爱因斯坦那样,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一心扑在学习上,才能够掌握好建设祖国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从而把自己献给伟大而美丽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