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

  1. 训练和指导的基本步骤
  1. 宣传教育,激发动机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行为规范,如列举事例、体察心情、创设情境、开展讨论等。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行为规范,愿意去遵守它。从感情上产生道德行为意向,萌发正确的行为动机。

班主任还要利用校会,班会,队会活动,谈论规范内容,图画,通过广播,板报等方式让学生去熟悉和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老师要对学生逐条讲解,让学生领会、接受,不能只让学生去背住条文就行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如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就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如“爱护国旗”这一条,就必须从为什么要爱护国旗,怎样才叫爱护国旗等方面去理解。要帮助学生了解国旗的来历,意义,了解无数的革命先烈怎样为了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创建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了解无数的英雄模范以自己的模范事迹,给国旗增添了光彩,以此激发学生爱护国旗的光荣感、责任感。在升旗仪式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崇敬感、严肃感。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因此动员社会上一切力量去了解和重视这项工作,使规范的内容为很多人所了解,成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要求学生的统一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如有的学校将《日常行为规范》即发给家长, 问他们宣传《规范》的目的和意义,请家长们帮助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制定细则,提出要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是《中小学生守则》的具体化了,但还不是完全具体。各个班级还可制定一些实际细则。只是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区、学校的有关政策及规章制度;②要符合学生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③要保持相对稳定。朝令夕改,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在进行行为训练前,对于练什么,怎样练,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都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如有的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有关吃饭的礼仪训练和指导时,就明确要求①帮助放碗筷;②端菜盛饭;③让客人和长辈先就座;④ 大家动筷时自己才动筷;⑤吃饭时咀嚼声不要太响;⑥不要把喜欢的菜拉到面前;⑦不要评论哪个菜好吃,哪个菜不好吃;⑧用饭时如饭喷嚏要转过头, 用手绢捂住嘴;⑨吃完后要招呼大家慢吃。要求具体明确,小学生能很快掌握。

  1. 训练指导,严格要求。结合班级情况,对《规范》所提出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场合逐步提出,一一落实,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严格要求。

首先,要做到训练规范化。如坐立、行走和读写姿势,一开始就应该按“三句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课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进行规范训练,训练有目的,有标准,便于教师指导和检查,也便于学生有所依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其次,训练形式、方法要多样化。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具体方法下面将介绍。

再次,训练要有层次性,注意具体的情况。如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一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不能搞一刀切。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五条规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做简单的饭菜等家务劳动。”这一条所要求的任务,就必须分步骤、分层次地来完成。如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去做饭菜,就不大可能; 而对高年级的学生,除要求他们做到规定的事情外,还可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就是对一个班上的学生,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能力有高低,要求在总的统一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灵活把握;就《规范》的一点要求,也可分成若干层次,不同的训练项目,采取单项训练,直到基本形成习惯后再放手。如“规范”第四条“孝敬父母”,就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加以分解。如离家时对爸妈说“再见”,吃饭时等爸妈一起吃,主动为他们盛饭,爸妈身体不舒服时,主动地尽力侍候他们。

第四,行为训练应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四条规定:“认真做值日,不怕脏,不怕累”。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班主任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应该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扫地、擦黑板、擦玻璃。要让学生从一次值日、一次扫除,一次公益劳动的点滴行动中培养起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为他人服务的观念,以及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