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必须解决认识与情感障碍(不愿接受) 之间的矛盾
儿童认识了行为规范,了解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与要求之后,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这些准则,自然而然地导致遵守行为规范,还存在他们愿不愿遵守行为规范的态度问题。如存在内在情感障碍的话,就可能不遵守。所谓情感障碍,通俗地说,就是道理上通了,感情上不通。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地作工作,找到症结所在。
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态度包括:自愿遵守、主动执行、积极维护等。为培养这种正确的行为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
体验是规范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心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评价与道德信念的“催化剂”。
-
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体验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矛盾,那么就不会愿意遵守行为规范。
-
让学生遵守行为规范。人前人后一个样,即要达到高度自觉的水平。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
注意对学生的态度。因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对行为规范的态度。若老师总是粗暴地对待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反感,那学生就不会乐意遵守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