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教育与养成教育
-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所谓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比如早上早起,第一次早起,一般需要作意志上的努力或他人督促,但坚持几个月乃至几年之后,就习以为常。每天清晨,自动早起,不按时起来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不踏实。一个勤劳成习的人, 突然让他闲着没事干,他甚至会生病的。由此可见,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自觉、下意识地重复同一动作所致,另一种则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达到的。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了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而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养成教育对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性。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养成教育渗透于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并对它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尤其对少年儿童的德育影响更大。我们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知
(道德认识)、情(道德的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不可或缺。就是说,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诲之以做人的道理,动之以真诚的情感,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引导其正确的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而且必须因对象、背景、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和有所先后。对少年儿童来说,不但要突出“行”这个要素,而且要从“行”的培养入手。当然,在这同时,要辅之以其他方面,防止机械主义。北京实验小学校长姚尚志同志讲过一句话:“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说到底,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见解是很深刻的,完全符合少年儿童德育的特点。